
有那么一个地方,她的美,大词人苏东坡都觉得很难描绘,不过,他无限感叹中咏出的诗句却一直流传下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看了张艺谋的《印象.西湖》更觉得苏东坡他老人家说的对。
张氏的西湖实景大片是这样开始的。夜幕早已笼罩着观众席,这时,一轮皎月出现在湖面,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明月中,有琼楼玉宇,彷佛还能看到嫦娥的衣裾。
果真,一个少女手提灯笼踏月而来。斯旺夕照当时忙着调教相机,彷佛依稀间,真以为自己到了月宫了呢。
那时,我的印象中听到的是江南丝竹。但介绍说配乐的是日本的喜多郎,用的是西洋的管弦乐队。

印象西湖采用的是印象派的手法,不单只场景的营造是印象派式的,音乐是印象派的,故事更加是印象派式的,他舍弃了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传统故事,保留了江南的背景,如楼台会,江南的亭台楼阁,有多少风流韵事可发生啊。
而江南最能引起旖想的,当然是江南烟雨莫属。因此,整个印象.西湖竭力营造雨中的湖景就是理所当然了。
故事和舞蹈,就在这五光十色的雨雾中展开。
电力,是工业化时代为婉约的西湖增添的最妖媚的光彩。

张氏作品,怎么能少得了群舞?只是,这场景令我想起带着500童男女东渡扶桑的徐福。

或许,那是断桥上片片雪羽?
雨中的爱情,荡气回肠,重重雨雾,更添凄凉。
难道是,一道鹊桥,为分离的人儿带来了希望?

寻觅复寻觅,芳踪何处?
寒塘鹤影,只剩满湖月光。
哦,云中谁带锦书来?
却那解得痴心一颗?
怅然回首,人去楼空。
几疑在梦中。
在那梦中,远去的人儿就像那白色的精灵,声声唤,无奈何。
那道道光柱,带着思念,穿过时空。
这就是我看到的印象.西湖,票价300大元。其实,只是想试试新机器而已,博你一笑。

老的西湖十景中,有个景叫做雷锋夕照,即指夕阳中的雷锋塔。太阳西下的时候,我没机会走到雷锋塔下。夜里,看完印象西湖出来,沿着苏堤走回酒店,拍下这般景致,让我领略了雷锋夕照和平湖秋月,不要门票。

而这里,是小瀛洲。神话一般的地方。

来张处理过的平湖秋月,难道你不夸一下俺的相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