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藏,转经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起码对去西藏的驴友来说,是一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事情。转经,可以手持内藏经文的转经轮进行,虔诚一点的,就是到各寺院的廊道去转经筒。
从纳木错回来,我对自己的西藏之行已经心满意足,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就放弃了到日喀则的计划,准备打道回府。飞机是下午两点的,从酒店走的话,十一点出发绰绰有余。为利用好这段时间,我想到了转经。

那天在玛吉阿米的时候,同行的驴友提到在拉萨转经的第三条线路,那是绕着拉萨的各个寺庙的一条固定线路,基本上就是沿着大昭寺的外围走一圈。斯旺夕照一听就有点兴奋,不用说,那些寺庙肯定是在老城区,能看到老城的风貌,顺便转转经,多吸引人哪,就是它了。

我在纳木错回来的路上,收到的转经路线是这样的:小昭寺--次巴拉康→北方三佑寺→下密院→木如寺→岗巴夏→仓姑寺→南方三佑怙殿→绕赛参康→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强巴拉康→木如宁巴→墨竹工卡羊日岗寺驻拉萨分寺奴日松贡布→丹结林寺→策默林寺→锡德林寺→功德林寺。总共有十七个寺院,据说转一圈快的要三个半小时,从小昭寺开始。
第二天起个大早,打的来到小昭寺所在的街口,下车看到的是这个,差点没把我吓回去。肉铺设在寺院边上,也太强了吧?
来到小昭寺的门口,很遗憾,里面正在维修,透过大门可以看到里面堆着的建材。不过,这个优雅的僧人和踩滑板的小孩吸引了我。

小昭寺是转经开始的第一家寺院,这里,是文成公主奠基以祀奉她亲自请来的释迦牟尼的等身佛像的寺院。请留意正向门口走来的那位妇女拎着的白色袋子。
她走进门来,先到这个炉子前添香。这个炉子叫煨桑炉,各个寺院前都有,起到洁净、驱邪的作用。我站在炉子边上,吸一口香气,让袅袅白烟把我也熏一下,然后开始我的转经路。

从小昭寺出来,我按照昨晚描下的转经图,问人次巴拉康在哪,不承想就在我的右侧,紧贴着小昭寺的西墙。假如不是那个煨桑炉,真看不出那是个寺院。
这种甜茶店,大概是当地人吃早餐的地方。
从小昭寺到次巴拉康的十来米的路上,是摆卖各种转经用品的小摊,看得出,柏叶是主要的物品。
次巴拉康的里面倒是很干净,右面就是主要经堂的入口,我从那里进去围着经堂转了一圈,人多的很,有人献供品,有人添酥油茶,我也献点酥油钱。为尊重当地的文化,一路上,我在经堂里都没照相。
接连顺利的转了两个寺院,让我相信,十一点前基本可以转完一圈了。但是,第三个就令我找的比较艰难,最后问了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藏民,他带着我转走了一段路,说,这就是北方三佑寺。这个门脸也太小了,并且名字也有出入,假如不是有人指点,真不容易找到。
这个小过道边上的经筒说明这确实是个圣地。
走到里面,回头一看,原来是这样的。这个帖子的题图是从另一个方向拍的,可以看到廊上的两个大转经筒之一。寺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另两个菩萨,所以叫三佑。
从北方三佑寺出来,正好看见真正的雪域卫士在巡逻。这时,我看身上的零钱已经不多了,当务之急是赶紧换零钱。我想去买份拉萨日报,一路上就没报摊。
这是拉萨一条主要的大街,北京路。但是,这个方向看不到报摊,也看不到大一点的超市。我在一个小店里看见有人在看报,问他在哪儿买的,他说没有报摊,看报的人都是订阅的。我已经走到下密院了,零钱还没着落,只好在小摊上买点东西把钱找开,店主很好人,给了我二十元一元的小钱,揣着这些钱我走进了下密院。

下密院里听说是格鲁派的佛教学院,专门培养研究生级的喇嘛的。
这是正门,这是我一路上见过的寺院中最正规的了。
这是下密院的主经堂。
和下密院在同一条街上的,是木如寺,就是习习微风老师说的印经院。
那么多人看着我挂着相机走入木如寺,令我的心有点忐忑。我进院的时候,还有一个西方的游客,他的脖子上专门挂了条哈达,大概在昭告,他是来转经的。不过,他的相机泄露了他的秘密。我在院子里转悠的时候,他一直在窥探着我,因此,我快走的时候也毫不客气的把他收入镜头了。
这就是木如寺的主经堂,那个记者搞得我有点心神不定,照片照出来是虚的。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印经院,没有去看到印经的情况。最主要的就是,那个记者正好堵着印经堂的出入口,我懒得过去,撤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