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给大家看了一幅巨大的地画。秘鲁除了有名的玛雅文化遗址外,还有个20世纪才发现的神秘地画--纳斯卡地画,也叫纳斯卡线条。虽然发现的年代不远,并且也没有马丘比丘那么直观,但其神秘性一点不比马丘比丘低。下图是利马市内的一幅草地模拟图,可见这地画的名气。

真正的纳斯卡地画在遥远的秘鲁南部,驱车走在利马至纳斯卡的道路上,路旁的荒凉和寂寥有点怵目。11月份正是南半球的春天,可方圆好几百里都不见绿色。就在微微隆起的山脊上,有几条随意的线条,乍一看,只以为是山上的小径。

纳斯卡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常年干燥的地区之一,那里的人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下图就是当地人比较常见的居所:几块苇席围起来的区域。因为长年干旱,甚至都不用什么房顶!

去往纳斯卡观看地画,只能坐小型直升机前往。下图就是直升机场。袖珍的飞机每架只能坐四个人。我们一行人不得不分坐两架飞机。
领队在我们走向飞机的时候交待,记得在下飞机的时候给驾驶员小费。我跟着带头大哥往第一架飞机走去,大哥说,一上机就把小费递上,下飞机再给管什么用啊?我手里攥着5美元,进驾驶舱时跟飞行员拉一下手,小费就先给了。

好,坐好,飞机起飞了,飞机还没完全升空,机翼上就看到被保护起来的荒野,上面有纵横交错的线条,有一条我认得是来时的公路。 左面的这一片,就是地画,也叫线条画,大地就是画板。

倘若不是驾驶员说明,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些就是著名的地画。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一对英国夫妻首先发现了这些线条和地画,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地区,经坐飞机升空,发现这是有一些直线条和动物图案组成的线条画。这是谁留下的标记?用途是什么?
经过考证,这些画大概是公元一世纪时生成的,那时候的人怎么能在荒野上作出这些画呢?因为有些线条延绵几个山坡,要登上高处才可看清。关于地画的用途大体有那么几个:一个是古纳斯卡人用来标记地下水源用的;一个是与天文有关的,因为有人看到在夏至日,太阳在那几条线条的远方落下;还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是外星人的飞行器留下的跑道,有人据此写了一本书:众神的战车。不过,这后一点很快被否了。因为,这些地画是小心的剥掉地表的表皮后留下来的痕迹,地基不足于承受众神的战车。
仔细观看下图,绿箭头所指之处就是一个人形图案。红箭头处的线条绵延了几个山丘。

这下面是线条和卷尾猴。下图中间是著名的卷尾猴像,其他几条线条都是线条画的一部分。可惜的是我的相机太差,很难看得出效果。

也许是我们给的小费起了作用,驾驶员非常卖劲,带我们几乎走遍了能看得出的图案:蜘蛛、飞鸟、人等,还跟着线条走了很久,为增加趣味,还加上飞行表演。只是,我坐在后面受老罪了,airsick。
我们下飞机后,看见比我们晚起飞的那帮人早回来了,我们起码多飞了10多分钟。带头大哥得意地说,对吧?告诉你们小费要先给。我心里想,我这真是花钱买罪受啊,他要是平平常常的飞,可能我还不会airsick
呢。另外,我心里嘀咕:tips本来是打赏用的,表示我欣赏你的服务。怎么觉得这先给的tips有点像bribe?
我们飞机上的几个几乎把那些有名的图案都拍下来了,可惜没几张好的。相机是个问题,更大的问题可能是技术。为了给大家看得清楚点,附上一张网上下载的吧: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我们在机场上听来一个故事,在研究纳斯卡地画的人中,最有名的是个女的专家,名字叫做玛利雅.赖歇。她到纳斯卡看到地画后,决心要解决这地画之谜,她前后花了30多年,可以说把她一生都花在上面了,她找出了古纳斯卡人作画的工具、方法。因为她的努力才不断吸引了欧洲人对这里的地画的兴趣,也使得纳斯卡地画闻名于世,以致我们这些刚走出国门的人也不远万里来观看。


秘鲁政府为这里的地画还专门出了一套邮票,图中的女士就是玛利雅.赖歇,她来自德国。当我看到当地那种恶劣的居住环境,品尝到当地毫无美味可言的食品后,我对她能够在这里一呆30多年是由衷的佩服。她孜孜不倦的研究了30多年,最后也没有搞清楚古人是借助什么工具可以在那么大范围里作上这些画的?
假如说这真是众神的战车留下的痕迹,难道她还希望众神会驱赶着战车再度光临吗?30多年,是女子最好的一段年华,但放在宇宙的长河中,不过是电石火花的一霎,假如真的有众神的存在,即使他们再来,地球也不是当初的地球。
即使他们再来......
今晚的水湾头,正是涨潮时分,海水一下又一下的用它那亘古不变的节奏敲打着岸边。没有月亮,金星在西边的天际上明亮又温柔的注视着大地,头顶的苍穹上,北斗星的勺子清晰可见,天空中不时有人造飞行器经过,澳门机场的灯火若隐若现。我又想起玛利雅.赖歇,想起了我昨晚见的一个女子,还有在彼岸的一个女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