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才子今何在?改头换面开博来

(2008-06-30 11:28:19)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越过南岭--老广出关

 

江南才子今何在?改头换面开博来

 

看到我在扬州拍回来的这幅照片,想起了一个几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词:江南才子。古往今来,才子不知凡几,不过,讲到江南才子,在几百年前,可能给大家印象就是风流倜傥、文采飞扬的样子。而最有名的,则非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莫属。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江南才子变成了某一类人的专称,我们不熟历史,21世纪讲起江南才子,总觉得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群落,可能有点落拓、有点不羁、也有点手无抓鸡之力的感觉。本来,这些江南才子都有个特点,就是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好,满腹的才华,本应卖给帝王家,无奈天意弄人,仕途并不顺利,只好纵情诗酒之间,再加点红袖美人之类的,在历史上也留下一点印记。

 

扬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江南,为什么我在瘦西湖边上会想起这个词呢?看看扬州的历史,再看看扬州与文人的关系就明白了隋唐以来,江南一带的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得交通的便利,曾经盛极一时。那些富贵人家,经常举行诗文大会,着实鼓舞了文风,也使很多文人成名。后来清兵入关,扬州惨遭屠城。好在扬州还有盐业,直到康乾时期,扬州的繁华才得以恢复,乾隆皇六下江南,还专门到扬州看琼花。瘦西湖边上的白塔,就是扬州盐商一夜之间用盐包搭成以取悦乾隆的,后来才真的盖起一座白塔。乾隆皇下江南,扬州是其中重要的一站,扬州又令多少文人成名?在扬州,提到才子头一个想起的就是杜牧,虽然杜牧不是扬州人,但谁不知道他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酒风流,也是江南才子的一个特征吧?

 

现在想来,以前的读书人其实也很可怜的。那时的社会等级,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士排在农工商之前。可是,士不出仕,是没有出路的。读书做官,是那时的读书人的正路,也是最好的出路。最不济的,就是开馆授徒。为什么说是最不济呢?不是有句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吗?那么,大量的家有三斗粮的,自然就不做孩子王了。就会像陶渊明那样,既不做孩子王,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走那条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了。要采菊是要条件的,起码有个农庄吧?总得有人替你种田、驶牛、车水吧?读书人是不能做生意的,无商不奸,读书也不能有铜臭气。至于做工匠,那也是不合身份的。采菊不能天天采,总要消遣一下,所以就要会文、斗诗。江南富庶,所以,江南才子的生活就是那样的啦。

 

江南才子寄情于诗酒,其实是汉文化走向没落的时候的产物。汉赋唐诗宋词,明朝并没有给我们的文化增加有独创性的东西,能够值得一提的,恐怕就是画风上的推陈出新吧。前有吴中四才子,后有扬州八怪,都是以画传名的。琴棋书画是江南才子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天下才子出江南,是因为江南给他们丰厚的物质基础,使他们不用为衣食担忧。

 

时间走到辽二十一世纪,江南才子已经是一个逐渐退出流行的词语。现在更能抓住大家眼球的是快男、超男。这些男子,是不以文字, 而是以才艺,或者说色艺出名的。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才子哪里去了?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网络写手。当然,社会在进步,分工在细化,写得好的,就可以开坛授徒了。呵呵。

 

写完以上文字,想想我的好友列表中好像没有江南才子,因此,按下发送键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路边的芒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