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热,又出差了。为防旅途寂寞,带了刚出版的《哈利波特》7,正好一个旅途下来看完了。
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利波特系列终于到了完结篇,罗琳预先已告诉大家,有两个主要人物要死去。看完后,才发现情况要惨烈得多,真要谢谢媒体没有提前把梗概广而告之。
我认为,第七部有两个地方写得不错,一个是多比之死,一个是霍格沃茨之战。看到多比之死我和哈利一样流泪了。我认为,多比的形象是罗琳塑造得最好的一个之一。虽然每次出场机会不多,但都非常生动。多比是马尔夫家的的家养小精灵,有点矛盾的是,他的忠心耿耿都给了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而不是马尔夫家。与多比有着同工异曲之妙的是小天狼星家的克利彻,他也背叛了小天狼星。可见,被奴役的家养小精灵对主人的忠诚是完全靠暴力来维持的。因此,我们对赫敏的解放家养小精灵的动机更加理解和支持了。
罗林设计的家养小精灵这个阶层非常非常的有意思。假如放在英国社会的层面去考虑,我们知道,那些古老的英国大宅都有个管家式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的,却又高效的维持着那些大家庭的运作,手下统领着一群仆人。即使是今天,英国管家也还是一个高薪的工作。
霍格沃茨之战是哈利波特系列最绚丽的收宫之作。毫无疑问,后者拍成电影绝对好看。实际上,在我看的时候,我就觉得罗林是在写电影剧本。罗林的想象力一向是我钦佩的,这里她又展现了驾驭大场面的功力,这场战役,比哈5中的凤凰社大战魔法部那场更要复杂得多,那么多的人物,场景转变那么复杂,罗林写来却游刃有余,并且条理清晰、节奏紧凑。
第七部的哈利,他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伏地魔,而是他自己,哈利要像凤凰般重生,但先要面对死亡。书中基本是两条主线,魂器和死圣。前者是邓不利多给他留下的任务,后者是对他的诱惑。这一集的罗林好像成了个哲学家,在一岁时就面临死亡威胁的哈利,在他17岁的青春岁月,要作一个抉择。尽管从第一集中,哈利就问邓不利多,什么是死亡?这个人类亘古的命题。可能也是罗林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她把哈利写成了一个到尘世来拯救魔法世界的圣子,要完成他的使命。而他,确实是不负众望的完成了。读着他一步步走进他已预设的命运,真让人痛惜这个可爱的、头带标记的男孩。
这里我们看到畅销书的特点,英雄是不能死的,即使死了,也要复生。全球哈利迷的要求是不能忽视的。
完成了使命的哈利,回归他一个平凡巫师的形象。哈利波特系列完结了。
也该完结了,从第五部开始,总觉得罗琳有点用不上力的感觉,把握长篇的能力还是不够,这一缺陷在完结篇中更加明显。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从魔法部逃出后的的第十二章到第十九章都比较疲沓,没有形成揪人的高潮。更令人失望的,完结篇中没有出现什么吸引人的新魔法,可能与哈利不再上学有关。也可能是从戏剧中学来的做法,所有人物都登场谢幕吧。
虽然这集中罗林写了很多死亡,给我的印象是,她对死亡还是很隔膜,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把握好,到底她想写哲学的死亡,还是煽情的死亡?
最后说一点,哈利系列本来是给我女儿买的,可是,她不是很感兴趣,反而我侄子喜欢,因此,就变成我俩在讨论了。哈7还是我看的第一本原文,因为我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局。看完后,我要对中文版的翻译致以深深的敬意,因为他(她)们优化了原著的语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