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推普与维护方言之间取得平衡

(2007-01-16 13:04:21)
网上说有广东人批评广东的报纸只有北方方言而没有了广东话,因此要大家抵制那些由北方人编写的只有北方俚语的广东报纸。一石掀起千层浪,两派争论很厉害。
 
我是广东人,在北方和国外也生活过多年。我的“北方”朋友比广东朋友还要多。自己是推普的自觉执行者,因为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位语文老师长得很精神,并且是唯一对我没成见的老师,她也是唯一一个在我们学校全用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广东人),我就立志要多学普通话。同时小心眼也有个愿望,希望将来多看看岭南以外的风情。那么多年过去,又回到广州生活,一直很为广州的开放和包容自豪。因为在我工作的区域,你不会广州话也是过得很如意的。直到一天,我带女儿去公园时,发现她六年级小学生的她,居然不会用广州方言念公园里的白话诗,才发现问题的严重。看来广州的问题已经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现在要抢救白话了。
 
我试图去了解一下周边的情况,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现在要找一个合格的广州话播音员比找一个普通话的播音员难得多。就像即将老去的粤剧,白话现在变成俚语,只有中下层阶层才用的语言了。教你如何把普通话讲得标准的书很多,但研究白话的几乎没有。大学的中文系教的是国学,外语系教的是外语。研究白话的专家已经卖少见少了。
 
广州曾经有过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家,小说家,如写《三家巷》的欧阳山,写《羊城暗哨》和《香飘四季》的陈残云,还有一时记不清作者的《虾俅传》,都是灵活运用白话的作品。但是,广东在孔捷生后已经没有稍为有点名气的作家了。现在几个广东文学院里养着的作家都是外省应聘过来的,能指望他们出有点岭南风情的作品?
 
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方言的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了。我去丽江,那里的东巴文字已经成为收藏品,去呼和浩特,能流利读出蒙文的中学生也是稀罕。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正是方言特色失去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失去特色的时代。中国号称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曾把自己的精华输给汉文化。可是今天,在广东,除了一个南粤王墓,有谁又知道曾经在岭南活跃多年的百越族的历史?又有几个人还记得维护了岭南与中央集权统一的冼夫人?
 
拯救方言,确实是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即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