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39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人演木偶 一人一台戏

(2016-03-04 22:22:39)
标签:

吴川木偶戏

分类: 说民艺
   湛江吴川单人木偶戏,又称木头戏、鬼仔戏、鬼儿戏,一个人演一台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以“一根扁担挑走一台戏”独树一帜。
  吴川单人木偶戏历史悠久。《吴川县志》载:“明万历年间、闽广商船大集,因而附近黄坡、梅菉生意大盛、时逢元宵、中秋、重阳或各种神会,张灯结彩,送神演戏……”。传说当时演的戏是指头木偶戏。接着为适应观众喜欢长剧,便巧妙地在木偶身上安装身竹、手竹、同场偶像插在演区木架上,这样操作方便,表演灵活,便演变成小型单人木偶戏。一担箱子走遍四方,操作表演,配唱念白,敲锣打鼓,武打大开,一人完成,令人叫绝。到了清代初,木偶艺人觉得小型木偶有局限,便把头像改大,操作也改由两人表演,表演艺术也有所改进,很受群众欢迎。相关研究显示,“到清嘉道年间,为适应群众的欣赏要求,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把木偶脸谱分行当,表演操作分角色,演员各有专长。并配以服饰、道具、布景乐队等。从此,大型木偶班出现了。同时,演出体制也逐趋健全,表演程式也发展到成熟时期。清末年间,木偶艺人苦心探索,把木偶制作成活眼、活口、活颈,还有的安装成富有夸张性的流血、断头等等。演员操纵木偶身上主干竹、手竹及活动机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当时便出现了一批木偶表演佼佼者”。

  和其他剧种相比,单人木偶戏显得更简单、灵活。装备简单,一担可挑,一张方台,撑起支架,演员坐在台上操纵行当就可演出。其中,戏台由木条架起来,四根柱子八根横木,规格为4 尺长4尺宽5尺高。相关资料显示,搭台的时候把戏箱摆在中央,绑牢一根圆柱撑起台顶,四周围上幕布。幕布有花棉布、绒布,量好尺寸自己缝制。木偶论 “堂”,一堂有三四十个,偶头有一尺箍、九寸箍、八寸半箍等尺寸,偶身一般高一尺二寸。偶头一般用樟木、白质木等既轻又幼纹的木料雕刻而成,然后进行彩绘和装饰。偶身用的是竹竿。木偶的眼、口、舌、鼻均可活动,在竹竿上装有机关。木偶戏服有衫无裤,以盖过木偶稍长一点就可以。

  单人木偶戏演出时,艺人坐在幕后戏箱上,一手操纵木偶,一手敲打击乐,一边动作一边伴唱,角色唱造吹打均由演出者一人全面操纵,艺人要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面操纵木偶,一边击鼓鸣金,还模仿利用各人物不同声调去说唱,木偶戏的唱腔已形成“木偶腔”独成一派,均采用山歌曲调演变而成,曲词采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韵文组合成句。
  调研过程中,有幸见到了老艺人李光,他从事木偶表演50余年,过着“一担箱子,走遍四乡”的艺人生活,戏路广,表演水平高,自编自演的剧目达100多本。

  相关研究显示,以往在民间,“人们认为木偶戏有驱妖灭邪、保平安的作用,一般喜庆场合喜欢请木偶戏,象年例戏、神诞戏、土主戏、婚庆戏、入伙戏、白花戏、求财戏等。年例这段时间是演出的旺季,基本天天有演出”。民间艺术和民俗互为载体,一个人的戏台若不寂寞,须有台下热闹的观众、持久的共鸣。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永远离不开生活的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