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薇薇安,再现艺术本真

标签:
艺术本真薇薇安 |
分类: 赏艺术 |
冬至刚过,在中国北方岁末年初最寒冷的季节,中美专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展览和研讨会齐聚孔子的故乡,在山东工艺美院研讨薇薇安·迈尔的摄影,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薇薇安·迈尔并非职业化的艺术经历和她离世后作品的发现与解读过程,成为当代摄影领域一个传奇似的个案。人们似乎无法不把这些摄影作品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因为每帧照片后面都隐匿着一双注视的双眼,寻常街景里的戏剧性、人性都在这双眼睛的捕捉下被定格,变得更加突兀鲜明。薇薇安·迈尔作品的发现者、寻访者也因此面对寻访本身的道义责问,一个生前隐匿似乎并不愿公开自己的作品和生活的人,在她逝后去捕捉拼接所有过往、还原一种面貌和状态、使作品呈现于公众视野之中,大抵与其几十年坚持的本意是相逆的。但薇薇安·迈尔摄影艺术这个独立的“话语宇宙”也因此没有被时间的、历史的巨流完全吞噬淹没,没有仅仅作为她自我存在的一部分,而有了更多的碰撞、解读、共鸣和交流。其中包含了摄影、表达、传播、解读等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薇薇安·迈尔的摄影个案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层次和复杂意味的个案。特别是在艺术家职业化、艺术市场专业化以及自媒体、自我表达和公众交流达到相当程度的当下,薇薇安·迈尔终其一生构筑的属于自我的影像世界,更让人思考艺术的本元和创作的本质。
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薇薇安·迈尔作为保姆的生计方式与她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也许会得出一个理想的论断,以保姆为生计,使她区别于所有职业艺术家,不只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而首先是生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几十年里见证了不同家庭的悲欢离合,经历了凡庸琐碎的日常状态,既是不同家庭命运的旁观者,也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劳动者。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她选择家庭工作而非机械化的工厂,以及不遗余力地在家庭雇佣环境里捍卫自己的私人空间,目标也许恰恰是给毕生痴迷的摄影留出空间。是艺术的痴迷投入塑造了生活和命运?还是生活塑造了艺术和艺术家?在薇薇安·迈尔的经历里,前者的比重或许更大。纵使不能说艺术有自在的逻辑因遇到现实的机缘与热情而演绎成一段传奇,但薇薇安·迈尔在世时与周遭的疏离隔膜和她影像世界的深刻精彩仍然凸显了艺术内在热情的驱动力。因此,我们也许要放弃关于她经历的寻访,回到她的作品本身。正如日前我们在敦煌雄奇瑰丽的珍品展上,演绎阐释了关于佛经和历史的故事,相对缺少造型体系本身的研究,追问阐释内容线索而忽视意象本身,会是艺术交流的遗憾。
薇薇安·迈尔的作品达到了视觉、影像与艺术的真实。特别是当现实主义不断被当代艺术的观念颠覆的时候,薇薇安·迈尔找到了观念与叙事之间的契合点,把握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中随处可见的素材,深入到形式背后的世界、表层之下的维度,体现了对人性、历史、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思考。她对影像的捕捉与把握具有唯一性,其中不乏神奇的故事、富有表现力的生动场景,日常景观也充满张力,表现了现实充满断裂、共时、异相和变化的过程,既不是讽刺的,也不是理性的,是一种对生活常态的真实追求。如费舍所说,“再现一个未完成的,纠葛着千百个问题,在不停发展、完善、变化中的社会,再现这个包含着一切关系、一切冲突、人类的一切活动的社会面”,也正是那些来源于断裂和变化的能量使得生命成为可能。取景框限制不住生活感在画面外进行,它是叙述的、流动的、无限的、未完成的,赋予感知以正确的节奏,也提醒所有试图创作和表达的人抓住本质,抓住生活的真实,抓住人的真性情。现实极其丰富,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去观看。只有把握创作与观看的本质,才拥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广阔的维度空间。
总之,回归生活的真实状态才能产生大艺术家。薇薇安·迈尔在社会最真实的生存环境中,用最真实的眼睛去捕捉记录生活,其实并不神秘。当下社会所谓的文明遮住人类本元,在艺术家职业化和大众共同建构的图像时代,再寻薇薇安,也是从中寻找到我们艺术的不足,重新认识艺术的本元特质,寻求艺术真实的表达,再现艺术的本真。
编者按:12月28日,《再寻薇薇安——中美专家论坛》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文根据致辞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