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32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发现一处古村落一一董家岭

(2015-06-02 10:48:14)
标签:

古村落

董家岭

分类: 说民艺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似乎自己也在过节中体味人生,因为对待民艺我仍有颗童心 。此次来山西寻访抢救工程的记忆,到灵石县考察,惊喜的发现了一处藏在深山的古村落——董家岭村。明天还要到访山西榆次后沟村,出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回顾十三年前在后沟村启动古村落调查范本的抢救、整理和出版工作,希望能够唤醒民间文化保护意识,对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http://s8/mw690/001kCZbpzy6SKdC41rpc7&690

http://s9/mw690/001kCZbpzy6SKdCfY48b8&690

http://s10/mw690/001kCZbpzy6SKdCpSbv19&690

  董家岭村落位于灵石县城西南20公里,寺头乡西北。座落在一个倒元宝型的山坳,民居院落跟着自然地形的变化,自然而然形成了左、中、右三大格局。左边山 坡上下共9层院落,右边山坡上下5层院落。按村民所言,左边9排右边5排为暗合“九五之尊”的意思。民居以村中大槐树和村对面峻岭上文笔塔为轴线向心式分布,以巷道为纽带,立体交叠,明暗互通,巷道收放有序,曲折变化,穿插于立体交错的衬窑之间。

http://s7/mw690/001kCZbpzy6SKdG1vqC66&690

http://s2/mw690/001kCZbpzy6SKdFWGFb41&690

http://s15/mw690/001kCZbpzy6SKdG7RZsfe&690

  董家岭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经数代多次增修扩建才成现在规模。这里靠近灵石县 重要关口阴地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因此,村子的选址和布局体现了先民 躲避战火的防御理念。村外有三处庙宇,村边高墙厚堡,村内暗藏地道。现存明 清时期的传统63处,院落格局功能清晰,主要为独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由大门 、院落、厢房、正房等部分组成。

http://s14/mw690/001kCZbpzy6SKdIrKtDad&690

http://s9/mw690/001kCZbpzy6SKdICOjS08&690

http://s15/mw690/001kCZbpzy6SKdIS0Imae&690

  历史上董家岭村有赵姓三大家族五个堂口,分别是永和堂、爱里堂、崇德堂、和忠堂、明善唐。历经300余年沧桑,以永和堂为代表的赵氏家族已发展成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丰盈,工者彻通诸艺,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成为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独特阶层。此时在人口繁衍与 经商发展的同时,逐渐步入读书入仕的道路,注重尊崇诗书,仕宦之路风兴,从而历代文人辈出,高深、煌丽的宅院便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在兴建宅院的同时他们考虑到村庄地处偏僻之处所带来的交通不利等因素,尽量追求功能完备,配套齐全,应用而生了当铺院、油坊院、粮店院、学堂、银楼院等基础设施。这样的村落格局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当地亦农亦商亦儒的文化传统。村外东头有一座刚刚修复的庙宇,座落在土涯上,与村子相连,就象一个长龙,庙宇就是龙头。

http://s15/mw690/001kCZbpzy6SKdKD994de&690

http://s7/mw690/001kCZbpzy6SKdL22P426&690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LfA4y02&690

  全村现有600余人,面积达12700平方米,现在有200人左右的老人住在村中里。董家岭村民风淳朴,乡村生活氛围浓厚,以面食制作、民俗活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多样而有趣。随着历史变迁,董家岭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商人主导的主姓村落逐渐演变为多姓共居的农业村落。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村子里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原 本热热闹闹、充满活力的小巷子变得非常安静,时间在这里貌似变成了一种静止的存在。

http://s7/mw690/001kCZbpzy6SKdN1Ldcd6&690

http://s11/mw690/001kCZbpzy6SKdNa1bI7a&690

http://s9/mw690/001kCZbpzy6SKdN4Mdyd8&690

  董家岭村的文化特质在于它是农耕文明亦农亦商村落的珍贵标本,以农为本,以商养农。那些在走西口、过关隘,经营票号或贩卖获利的商人,不忘记在家乡建设体面的宅院,教育子女,门楼上所题的“耕读第”、“天赐福”、“于谦有庆”等文字,将中国人安土重迁、读书致仕的文化心理在这里表露无无疑。作为农耕时代村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随着旅游建设的推进,可以想见,这里很快会实现一次新的蜕变。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P7dlg32&690

http://s13/mw690/001kCZbpzy6SKdPfCY4bc&690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PqRBE32&690

http://s16/mw690/001kCZbpzy6SKdPlyTZ7f&690

http://s6/mw690/001kCZbpzy6SKdPQCs5d5&690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Q2Uds32&690

http://s4/mw690/001kCZbpzy6SKdQdwOv73&690

http://s12/mw690/001kCZbpzy6SKdQeZKzeb&690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QoU3E22&690

http://s11/mw690/001kCZbpzy6SKdQNiJAea&690

http://s3/mw690/001kCZbpzy6SKdQYAoOd2&690

http://s15/mw690/001kCZbpzy6SKdQVmGO0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