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实训教材”序
设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直接关系产业设计实力的提升和转型发展,而且关系民族创造力的培育和表达,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在产业领域以“中国设计”行销世界,也关系到我们如何传承、丰富和传播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如果说早在17世纪工业化大生产变革的前页,我国即以低廉的手工生产成本被纳入世界商业体系,那么四百多年过去了,在工业化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以大规模的代工生产和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参与产业分工,确是应当展开关于文化和教育的深刻反思。如果说早在17世纪欧洲人即将亚非国家视作产品倾销的市场并建立自身宗主国的地位,那么四百多年过去了,在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多少国人对国际奢侈品趋之若鹜,多少消费空间为国际品牌所占据,恐怕也不只是商业贸易的问题,消费选择背后的文化心理、本土设计的成长与壮大,是一个重要命题。所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设计教育,它应当且亟需在民族创造力复兴中发挥关键作用;用产业的需求来考量设计教育,它应当培养中国设计复兴的中坚,使原创设计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从现实的发展来分析设计教育,它必须探索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真正使千余所设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200万设计类在校生的庞大规模,转化为设计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前,设计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拥有新的动力,并将形成深层次的革新和影响。从知识架构上看,随着“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其学科内涵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明晰,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知识基础和参照。从教育观念上看,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建立和推广分类办学理念,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转型,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实习实训内容将更加受到重视。从应用前景上看,以“云(云计算)、物(物联网)、数(数字化)、智(智能化)、大(大数据)”为关键字的信息时代到来,新的通讯技术、媒介方式等改写生产与生活方式,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使设计更加富有活力。因此,设计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不仅需要实时更新,更应具有前瞻性,发挥引领作用。
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理论的深化、教育目标的充实与完善等等,都需要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落实进课程,落实进课堂,落实为教材。这套“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实训教材”就是设计教育探索发展的一项成果。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教材依据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精神,依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设计教学实践,在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教学成果为主的同时,广泛汇集国内教学前沿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企业实践、产业协会发展资讯,总结归纳近年来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设计专业课程,并择取对传统课题进行大胆颠覆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学系列课程,形成了“贯穿基础性、强调实验性、整合实践性”的编写特色,而且突出了课题的“实验性”、“探索性”、“新颖性”和“学术性”。教材的主体内容分布上,20%为经典教学内容,30%为最新教育理念,50%为设计案例详解,具有注重前瞻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年轻化的特点。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更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设计和设计教育的理念、方法等也会吐故纳新、有新的生成和发展,但不变的是设计教育的使命——培育和复兴民族文化的创造力。让我们为之努力,不断探索,使设计教育前行发展步子更加沉稳、更加扎实、充满不懈的热情和活力。
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实训教材”付梓之际,是以记之。
甲午小暑于北大山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