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平民艺术家

(2014-12-28 17:03:04)
标签:

当代艺术巡回展

巴黎

分类: 画当代
——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研讨会的发言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1日,中法建交50周年艺术交流项目“潘鲁生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举办。以下为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是平民艺术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艺术界的各位朋友: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前来出席今天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并与大家分享这份快乐。特别感谢我的老朋友桑弗先生和他的策展团队。从中国到意大利,从意大利到法国,从法国到西班牙,他不仅精心策划和设计了这一系列巡回展览活动,还邀请了一些知名评论家、艺术家参加展览研讨活动,他为展览付出了很多辛劳,让人感动!衷心感谢今天发表演讲的布拉耐里先生、马罗切特先生、奥利西尼教授、温琴佐先生!刚才大家对我的作品与创作进行了点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性,艺术创作的共同性方面进行了评进,看起来大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很独特见解也使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之前的意大利的巡回展览活动中,也得到了诸位的支持。感谢奥利西尼教授和温琴佐先生就我创作所作的访谈和评论。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再一次与大家交流,刚才桑弗谈到我一贯的艺术追求,他也举例很多普通民平艺术家未来成功的案例,其实我也是位平民艺术家。感谢国家对我的培养,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并提供了许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今天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举行的研讨会,是这次巡回展及学术交流活动的第9站。展览自2012年底在“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山东博物馆启动以来,已在意大利威尼斯的罗塔宫、意大利国家陶瓷博物馆,我国的关山月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等巡回展出。在巴黎的巡展及学术活动共有4站,之后将到毕加索的故乡进行两站巡展交流。感谢大家的支持,使巴黎巡展和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一次文化之旅、艺术之旅、友谊之旅。
     借巴黎小皇宫博物馆这所艺术殿堂,也借这样一个艺术交流的机会,我想与各位交流一下我创作的理念与体会:
     首先,从创作理念上看,民间艺术是我的创作根基。
     我是从事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的当代艺术家。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我发自内心的热爱来自乡土、来自生活、自由创作的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有一种特殊的深厚的情感。三十年来,我一直倡导保护民间文化生态,提出了“民艺学”“手艺学”的学科构架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收集了大量民间艺术标本,建立了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同时,在所就职的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了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转化教学。同时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里寻找民间艺术走向当代的发展路径。可以说,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当代艺术创作的根基,创作的源泉,也是感情的寄托。
    第二,从创作路径上说,我一直在寻找学术研究、大学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结合点。
    大千世界,新的总在取代旧的,但旧的永远是新的基础。特别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传统、民间智慧和审美表达,是人类文化的种子,值得我们去呵护和珍惜。所以,我一直尝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记录和梳理内在的文化谱系,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库,并不断还原、演绎和阐释文化的意义,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因此民间艺术也成为了我创作的素材。同时,在从事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一直主张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情感,带领他们发现其中的艺术魅力,也不断丰富了自己的设计与艺术创作。
    应该说,艺术研究、教学和创作相互促进,所以在我的创作中,既重文化历史感悟,也重个性表达以及适放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在陶瓷作品中,有属于民族的图式语言和文化韵味,也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和阐释,成为全新的当代艺术表达。
    第三,从学术主张上说,文化艺术是价值观的表现,应该体现中国当代艺术精神。
   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就是文化、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灵魂。中国既是文明古国,也是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展中的大国,复兴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建构当代生活方式,艺术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意义。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应该更好地提炼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并融入国际当代艺术前沿,体现中国艺术精神。
    第四,从创作体会上说,艺术创作是一个提炼的过程,需要扎根本土,融入当代,创新语言。
    艺术创作总要经过一个提炼的过程,不仅要从前人的图式和经典里提炼,更要从现实生活中最感动人的语境里提炼,找到精彩的创作母题、艺术语言和当代表达。
    近年来,我就“鲁班线”和民间门神为主题,进行了持续地阐释,前者来自中国传统工艺墨斗墨线,体现工艺造物的智慧和中国人的价值尺度,后者与传统民俗年画相关,表现了中国人的民间吉祥观念。正是在日常生活的东西里,能够发现最深刻的社会思想,比如伦理法度、敬畏寄托,吉祥观念等等。通过艺术来表现这丰厚的思想内容是具有当代意义的。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性的艺术,那么,我们更需要建立起观念与语言、观念与社会、观念与历史之间丰富而又心领神会的联系。
第五,从创作经验上说,艺术创作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创意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总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事物,表达心境,不断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在创作中“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但同时又要“研读古人、学习今人,反省自己”。因为艺术本身是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新奇、充满创意、也充满颠覆的过程。就像毕加索说过的,重复自己的艺术家,就像困在相同命运里的昆虫,无休止地重复同一个自动的行为。如果说与毕加索陶瓷的对话展,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共通点和创作初衷,大概就在于此,就是把艺术作为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生命中感悟的经历。
    近几年,创作了一些陶瓷绘画、丝绸彩墨、金属版水墨等作品,虽然是中国传统的材质和文化媒介,但我从中找到了新的发现、新的表达和新的神奇,使素材媒介固有的物性得到了全新的融会和表现。我要做的,不是重复历史图式,不是照搬艺术大师的样版,也不是一味实验性地寻求突破,而是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和表现,实现新的艺术创新,从传统材质本身出发来表现一种当代价值。
    最后,谈谈自己希望和期待,当代艺术创作是一个敞开的领域,需要国际交流与文化认同,需要批评的建构和提升。
    由于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本身有所思考,在母题、语言、意象、媒材等方面有一定的自觉和认识。这次来巴黎的作品是近三年对中国陶瓷、丝绸、金属材料的全新尝试,在艺术语言上,传承了中国水墨、鲁班墨线、彩绘等意象表达,当然从观念上已融入了当代语境。但其实这些尝试还不成熟,仍在继续创作探寻过程之中。
    如果把这些作品放置于当下的国际语境里来看,我不知大家会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如何把传统精神和当代语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加以转化?还有大家对我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希望和期待?其实今天大家己经给了我回答,并特别关注和喜欢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再次感谢大家积极评价。特别是通过本次当代艺术巡回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在老朋友桑弗和今天各位著名评论家的评论交流中,进一步深化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坚信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并与大家形成新的体会和认识。在此,再次感谢大家给予的批评指导。

我是平民艺术家

我是平民艺术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