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32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工当代】米兰首展:《饮酒怀礼》

(2014-12-05 09:19:52)
标签:

天工当代

米兰展

饮酒怀礼

分类: 说民艺

    “天工当代”米兰首展日前开展,展出了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发想,结合当代艺术创意进行设计创作的艺术作品,器物之美、丰富的文化分享带来独特的人文体验。我与耿大海、薛坤合作完成的作品《饮酒怀礼》在展览中展出。
    从人类文化的起源开始,酒作为礼的载体,贯穿于祭祀、供奉、节庆;婚、丧、嫁、娶;生活交往、游艺交集等社会活动之间,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礼仪生活方式,无形之中承担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酒之于世,礼天地,事鬼神”,酒与礼的结合,从祭祀活动开始。“惟饮祀,德将无醉”语出《尚书•酒诰》,要求人们祭祀时以德行规范自己,饮酒而不得喝醉。这或许是最早的饮酒礼仪规矩,后来孔子称“不为酒困”、“唯酒无量,不及乱”等皆与此训诫契合相通。
   从乡间到宫廷,从布衣到文人士大夫,酒礼承担着教化的礼仪功能,体现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和等级秩序。乡饮酒礼始于周代,也称为“乡饮宾”,其目的是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遵守人伦秩序,即“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礼记•曲礼》、《论语•乡党》等记载了大量乡饮的规范礼仪,如“侍饮于长者......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侍立,所以明尊长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也”等。此外,乡饮中“大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不同的称谓代表了不同的身份与地位,他们落座有序,长卑有别,大宾坐西北席,僎宾坐东北席,介宾坐西南席,主人为东南席。在宫廷,所谓“酌酒行觞,皆有次第”,从饮宴席位的坐次方位,到陈设家具的配置使用到饮酒器具,都体现了严格的身份地位的等级区别。古往今来,单是盛酒器就有尊、壶、爵、角、觥、彝、卣、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不同类型,用途也各有分工。“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说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贵者”当中又以不同规格的爵区分饮酒者的不同等级身份,即“君使、大夫,各以其爵为之受”,“爵位”一词即由此酒具演变而来。在家具陈设方面,《周礼•春官》中记载“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辩其位,与其位”,“司几筵”负责按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规定设几敷席。再如《礼记•曲礼》中所言“毋贱履,毋踖席”,登席必须由下而升,后入室者不得蹋先入者的履,也不得践踏坐席。
   酒与礼的融合,亦衍生出相关的人与酒、“文”与“物”,如酒器、酒诗、酒令,以及“碧筒饮”、“投壶”、“上巳修禊”、“曲水流觞”等雅致的饮酒方式。这些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体现了极致的生活态度和人文关怀。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下,高度物化的环境使得原本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美好关系变得复杂,酒逐渐被框定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当下,需要酒文化的回归。“宾之初筵,左右秩秩”,觥筹交错之间,倾向于内心修养的“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的文人追求已逐渐远去,一同远离了人文情怀,远离了的还有传统文人从容的生活态度和精致的慢慢的生活方式。  
   《饮酒怀礼》立意凝视传统、关注现实,回溯传统的饮酒文化和饮酒礼仪。在传统的语境下,酒、礼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品根植传统手艺,关注传统生活和经验的细微之处,在保留传统造物所具有的经验直觉和实用理性的基础上,注重当代设计思想。以装置空间与工艺造物为展示形式,虚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跨时空对话,通过提炼中国传统的造物与造境的方式,用当代的艺术语言传递中国文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空间美学,展现道与器、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的文化关联。这个作品是生活的,是传统造物的现代转换,而非历史再现。希望观者放慢脚步,走进中国传统宴饮活动的场域,席地而坐,依屏靠几,体味传统。仿佛回到汉唐的时代,享受一场重现古代饮酒礼仪的“物我合一”的自然状态,体验诗心酒境的“慢生活”、礼生活、雅生活、乡土生活,回溯悠久的礼仪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