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64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两会”建言:“艺考热”冷思考 健全分类艺术教育体系

(2014-03-05 09:52:20)
标签:

2014两会

艺考热

艺术教育

文化

分类: 论艺教
  
  “艺考热”已经热了十几年,形成了中国艺术教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发展规模,这个问题大家一直在关注。艺考出现这样的热度,教育资源和配比问题是一个关键。如果大学都敞开门,让孩子们去选,或许艺考的考生不会这么多。一个现象是往往文化课相对偏低的孩子选择艺考,这也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考试模式使然。在现在的教育结构中,从托儿所到中小学,教育的主线其实是知识教育,所谓的主科和副科分的非常清楚,数理化是主科,艺术是副科。但其实艺术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也非常重要,它是素质教育,是能力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透过“艺考热”现象,我们要关注的是教育规律和教育结构。 所以我一直主张,艺考在某些层面上可以提前把题目告诉大家,无论是考乐器还是声乐,无论是考表演还是绘画,它是一种能力的展示,就是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天赋以及对能力的掌控。从这个意义上说,艺考有它适应和面向的人群,不应该是一种盲目的、从众的“发热”。很多小孩子喜欢做艺术家,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愿景,但是选择艺术,也要看自己的爱好、天赋,还有对自身能力的掌控和把握,这是一个基础的条件。
    从教育角度看,在“艺考”之后的人才培养,也应该从艺术学科专业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健全分类体系。其中既有精英教育,也有大众教育,有纯粹艺术人才的培养,也要相关的职业教育。艺术从最高的层面,从文化层面上来讲,艺术应该是精英教育。但是同时有很多的学科,像设计学科,它既可以精英教育,也可以大众教育。一方面,我们要保留一块“净土”、一块精英教育的阵地,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既有过硬的基本功,也要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大众化的职业教育,比如培养不同层面的创意设计人才。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很好的借鉴。我们国家目前制造业、服务业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广大考生也要转变观念,选择职业培养,通过职业教育,既读了大学,又掌握了技能,能就业,能为社会服务,何乐而不为?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导向,特别是艺术教育,往往是成为艺术家。其实大师和艺术家不是大学培养的,应该是社会培养、社会造就的。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双向的,教育上要进一步摸索规律,更有特色和针对性,选择艺考的广大考生也要转变观念,全面看待艺术的发展领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喜欢,选择适合的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2014“两会”建言:“艺考热”冷思考 <wbr>健全分类艺术教育体系

2014“两会”建言:“艺考热”冷思考 <wbr>健全分类艺术教育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