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39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拾手艺劳作中的乐趣”——访“手艺中国”书系总主编潘鲁生

(2011-05-14 05:54:31)
标签:

潘鲁生

手艺

文化

分类: 说民艺

http://s6/middle/48c63ca7ha3312c2c8625&690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韩文嘉)今日上午,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打造的“手艺中国书系”将在文博会7号馆举行。作为这套丛书的重要策划人和总主编,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潘鲁生于昨日赶到深圳,并在昨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文博会这次新设的非遗馆是一个平台,可以让现在的设计企业与人才在这里找到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与市场化结合的创意,“我们要让手艺实用起来。”他说。

  非遗产品可服务于当下生活

  昨天抵达深圳后,潘鲁生就直奔会展中心,已经参加过多次文博会的他,今年有新的发现:“记录中国符号、记住中国文化,这是今年文博会上对比往届所突出的特质。”他表示,今年新设的非遗馆汇聚了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在这里,文化产业也是一种文化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在这里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播,并成为国内产业设计一座用之不竭的“知识库”。

  在潘鲁生的眼中,手工艺品在非遗产品中更具特殊性,它天然就具有商品性,具有与市场对接的渠道。进入文博会不仅仅是手工艺品市场化的一个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将这种传统的智慧展示在世人面前,为现代的设计企业和设计大师提供中国文化的基因和种子,让他们找到其中能够与现实相结合的创意。“我们通过开发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服务于我们当下的生活,甚至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他说。

  “手艺是用手的智慧来创造财富的媒介。”潘鲁生表示,并不是所有非遗产品都能产业化,但手艺的商品性是可以让其推向市场的内在特质。而当前手艺仍然是需要抢救、需要传承、需要市场和传播的,借助文博会的推广平台,民间手艺将在这里有机会实现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在生产中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让手艺实用而有乐趣

  近30年深入民间的采风调研,调查过传统手工艺村落285个、民间手工艺人1000余人,记录传统手工技艺121项、收集民间传统手艺实物3万余件……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潘鲁生对民间手艺充满了感情。“我们中国文化里五千年没有中断过的艺术,一是文字,另一个就是手艺。”他在十几年前提出的“文化生态保护”的概念,并希望通过各种推广方式――例如此次的《手艺中国》图书工程――更好地塑造与推广“中国手艺”的文化品牌。

  此次海天出版社与潘鲁生带领的研究团队共同打造的“手艺中国书系”,根源于潘鲁生进行的国家级课题“手艺农村”,这部丛书将打造一套从学术到生活的中国手艺“百科”。目前拟定的十个系列包括“手艺学研究”、“手艺传承人”、“手艺管理”、“中小学手艺教材”、“手艺创意经济”、“手艺作坊”、“手艺收藏档案”、“手艺名家名品”、“手艺农村”、“手艺营售”,而今日新鲜出炉的则是《手艺调研》与《手艺创意》两书。

  “以前关于手艺的出版物都侧重于审美而忽略了实用,但这部丛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找到手艺劳作的乐趣。”潘鲁生告诉记者,这部书系不仅带领读者回归传统,更将引领手工劳作的时尚。例如其中的“中小学手艺教材”,就是教孩子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重拾在手艺中所能获得的智慧和快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