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嫦娥的奔月与探月

(2010-10-01 00:34:24)
标签:

嫦娥奔月

“嫦娥二号”

探月

分类: 谈民俗

   “嫦娥二号”卫星即将发射,这是国力的提升也是文化的演进传承。我们看到,2004年3月我国启动以探月为目标的“嫦娥工程”,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随着“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将进一步实现绕月飞行、登录月球和研究月球开发、利用、居住等课题,实现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
    从文化角度来看,嫦娥奔月与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并称中国四大神话,广为流传。仙裾飘飘的嫦娥仙子,空明澄净的皎皎明月,往往激扬着世人的想象,摇曳着诗人的诗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的情怀、感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体会。空间之广袤,时间之无涯,其中的意味溢于言表。相对于自然科学演进过程中,许多神话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母题和原型失却了生动而广泛的影响力,“嫦娥奔月”往往与夜空中皎洁的明月相联,长存心间。所以也有研究者分析指出,“中国文化中,嫦娥奔月的神话使月亮本身的意象原型渐趋失落,怀人的民俗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渐渐淡忘了月亮神话的最初意蕴,嫦娥与月逐渐成为孤独、爱情、渴望团圆的象征,成了‘倍思亲’的文化载体”。
    同时应看到,神话作为人类思维的最早形式,作为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往往与民族内在的精神气质相贯通,“嫦娥奔月”本身所蕴含的追求生命永恒与自由的浪漫情怀永未磨灭。于是,探秘自然,突破束缚,超越自我,不再停留于飞天的神话和梦想,而是成为可行的航天工程。如果说“嫦娥奔月”的传说凝聚着中华民族浪漫的飞天梦想,寄托着古人对神秘世界的玄想,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对自身命运的固执追求和对永恒的向往;那么,此时的“嫦娥工程”就是对这一千百年来浪漫梦想的实践,当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地球以外的无限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前行的每一步,都意味着中华民族科技的提升和国力的进步,其中涉及的信息、材料、能源、空间物理、环境科学等直接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梦想的实践,也具有启蒙意义,因为人与自然在新的向度上融会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循着科技的脚步,自由与永恒得到了新的实践。
    月亏月圆,生生不息,纯朴永恒的追求永远是进步、不竭的动力。

嫦娥的奔月与探月
汉代画像石刻《嫦娥奔月》

嫦娥的奔月与探月
(明)唐寅《嫦娥奔月图》

嫦娥的奔月与探月
月饼模“嫦娥奔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