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博低碳未来生活文化 |
分类: 讲设计 |
相对于传统智慧的发掘、历史的回溯,世博展馆以“低碳”为核心的设计演绎,更大程度上是对现实问题的应答,是对生活方式的引领。本届世博会,围绕“低碳”话题,设计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集中阐释了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从各展馆建筑对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处理,到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甚至工作制服的回收降解;从结构设计上重视降低能耗,到整体功能上强调“与环境友好”,建筑成为实践环保理念的重要内容。如果说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的建造,开启了世博会融合艺术、新技术与新材料、以建筑表达时代精神的传统,那么,经过了机械化、标准化以及运用钢铁、玻璃、混凝土诠释“工业文明”的时代,本届世博会对超轻发电膜、大豆纤维、可回收软木、标签纸等建筑材料的集中应用,对太阳能电池板、光电集成模块、新型温室绿叶植物的广泛应用,更凸显出建筑的“生态之美”,标志着生态时代的到来。其进步意义在于,不是因为生产技术的提升演进提供了用于建筑的新技术、新材料,而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亲善和谐、为了创造宜居生活环境而创造性地开发、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因此科技、工艺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承载了新的人文理想。
当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并持续增长,当城市化的进程高速推进并留下千城一律的诟病,当经济的、生产的增长往往以巨大的消耗和污染为代价,着眼“城市发展”主题,低碳、节能、环保正是设计求解现实问题的主要方向。正如当代经济学研究所指出的,“经济学可能要重点研究的是,由于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我们能不能用投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少的环境,获得民众较多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能不能在增加发展的正效应时,更着力于减少其带来的负效应,从而使民众增加获得物质财富幸福快乐的同时,减少其带来的污染、不可持续、社会关系紧张等等痛苦,使发展的幸福和快乐效应最大化?实现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与终极价值”。这其实也是设计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承担的使命。
事实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住房、用水等现实问题,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设计的理念、设计对于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与城市基础功能、城市生活质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说“让生活更美好”是目标所在,那么,具有改良、提升和美化作用的设计环节应当受到重视,关于低碳、环保、和谐的理念也应成为设计师以及每一个人基本的文化立场和生活态度,成为最基本的人生观。正如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能够点点滴滴渗透于本届世博设计之中,形成巨大的展示场域、展示效力。若全面地融入生活,成为生活方式,则将发挥更加深远、更加持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