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生育礼俗 |
分类: 谈民俗 |
(童帽——状元帽)
(虎形围涎)
生儿育女是繁衍子孙后代维系宗族的头等大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怀孕到降生,到满月、百日、周岁……人们总是想法设法举办各种礼仪活动祈求保佑,希望能够早得贵子,孩子出生以后,能够健康成长。
旧时,人们均以早立子为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子便是休妻的第一个理由。若婚后怀孕较迟,就要祈子。祈子方式有拴娃娃、押子、鸡蛋祈子、舍饭等。全国均流行拴娃娃习俗,但以泰山一带为中心。山东称拴娃娃为“拴喜”,一般去碧霞祠、白衣庵、子孙堂、张仙庙等地方,参拜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送生娘娘、张仙等神祗。碧霞祠供奉着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在她旁边坐着送生娘娘,送生娘娘属下有个“送生哥哥”,男仆模样,肩上背一条布褡裢,里面装满泥娃娃,负责送孩子。神像的供桌上有很多泥娃娃,全是男孩,光着屁股。拴娃者交上喜钱,磕头烧香,祝祷一番,可从泥娃娃中挑选一个,取红绳往其脖子上一套,将娃娃的“小鸡儿”掐下,带回家喝水吃了,便认为把娃娃拴来了。如果生了孩子,要回庙里上供还愿。押子,实为“压枝”,即在松柏树杈上压一块石头,越结实越好。人们认为松柏常青多子,石头坚硬如玉,把石头压在松柏树枝上就能压出子来。祈子者多到泰山押子,认为泰山灵验,有的人家就近到各地寺庙道观众进行。另外,鸡蛋祈子也是一种祈子方式,人们认为鸡蛋是生育的象征。出嫁的闺女、生小孩的人家往往备有煮熟的红皮鸡蛋,祈子者可前去“偷”,据说吃了这种鸡蛋,很快就会有喜。有的地方,流行元宵节“偷”邻家门前“面灯”的习俗。一般“偷”姓刘、姓戴的,取“留住”、“带来”之意。“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就能生”。舍饭,即施舍粥饭,过去人们认为乏嗣是自家功德不够,须通过舍饭来积德,祈求天赐麟儿。舍饭一般在腊八进行,平日做饭时省些米面,到腊八这天做成稀饭施舍给穷人,有的还在饭中放上枣、栗子等,希望“早立子”。
北方汉族地区通常称怀孕为“得喜”,或“有喜”,称妊娠反应为“害喜病”。
婴儿降生,称之为“添喜”。生男谓“大喜”,生女谓“小喜”。生男孩,要在临街的大门上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同时附带铜钱、大蒜、红枣、栗子、花生、葱等物件,寓意孩子将来能打会算、早年成立、聪明多财。婴儿出生后三天之内,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娘家随后派人前来道喜,俗称“送粥米”、“送祝米”。所谓“送祝米”就是姥姥家听到喜讯后,打发孩子的舅舅们给新生儿和产妇送去添丁进口所需要的衣物和食品。所送食品包括鸡蛋、小米、面粉、红糖、鸡、肉、点心等,主要是给产妇补身子的,多少不限。所送衣物包括孩子的裤褂、鞋帽、包被、褥子、玩具、尿布、围嘴等。一般男孩6日送,女孩9日或12日送,不同地区风俗不同。有的地区除设酒席宴请宾客外,还要以红鸡蛋作为回礼,以表谢意。
婴儿降生一个月,俗称“满月”,这时产妇结束坐月子的生活,可以正常干活了,婴儿也可抱出去玩耍,因此一般人家要“过满月”,祝福母子平安,俗称“弥月之喜”,同时宴请宾客。山东济宁一带流行满月铰头的习俗。姥姥拿着剪刀在孩子的头边象征性地表示几下。要是为男孩铰头则“前三后四,识文解字”,希望孩子长大后,知书达理;若是为女孩铰头则“前七后八,描云插花”,希望孩子将来心灵手巧。
婴儿降生一百天,旧时称“百禄”,俗称“百岁”。因为过去婴儿百日之内死亡率非常高,能活过一百天是件令人庆幸的事情,所以这天往往要给孩子“过百岁”。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必须给孩子送件新衣服,举行穿衣服的仪式。孩子的父母要把别人送的衣服统一放在一个筛子里,端到场院的大柳树下,再找一个粮斗紧靠着柳树放好,让孩子坐在上面,这叫“倚着柳,靠着斗,小孩活到九十九”。然后给孩子穿上新衣服,穿衣服的人必须是孩子的姑和姨,俗语称“姑穿上,姨穿上,一活活到八十上”,最后戴上缝有“长命百岁”字样的帽子,让姑或姨抱着,绕村庄走一圈。过百岁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给不好养活的孩子做百家衣和百家锁。有的人家一连生了好几个女孩,好不容易盼来个男孩,怕被克掉,还有的人家留不住孩子,不断夭折,一般观念认为这样的孩子需借用百家锁和百家衣的威力来保住。百家锁是孩子的母亲到邻里各家揽钱,多少不限,最后凑起来给孩子打制的一件铜制或银质的锁形饰品,上面有一个项链或项圈。百家锁上常常有文字或吉祥图案加以装饰。文字多为长命富贵”、“玉堂富贵”、“百家宝”等,常用大篆、隶书、正楷字体刻成。文字周围穿插上鹿鹤同春、蝙蝠、蟾蜍、花草枝蔓等纹样,外围再以二方连续图案收边。有的精致一些的锁还分挂两层,一层是文字,另一层是主题图案,比如“福禄寿三星”、“桃园三结义”等。有的正反两面都有装饰,有的仅单面装饰。百家锁的寓意就是希望以百家之福将孩子锁住,并保佑他成长,百家锁只要戴上就不能取下,一直要戴到结婚成人。在农村有些地区,由于条件有限,戴百家锁就简化成“拴锁子”的风俗了。
婴儿出生满一年,即周岁,俗称一生日,这天需要庆贺,同时举行抓周仪式,以预测孩子的未来,寄托长辈对下一代的希望。抓周的物品多为纸、笔、算盘、刀枪、印、纸做的生产工具等,一般放在矮桌或笸箩内让孩子随意抓。比如说孩子抓纸笔,暗喻将来喜欢读书;抓到印预示着将来做官,抓到算盘预示将来经商,抓到生产工具,预示将来种地耕田……其实,无论抓到什么,大人都会借题发挥,夸耀孩子聪明伶俐。
齐鲁一带还流行认干亲的礼俗。认干亲就是拜干爹干娘。婴儿时期认干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降生,经占卜先生推算,断定孩子与父母命理相克,破解之法就是认干亲转移命相,这样家庭才能和睦免灾。二是孩子体虚,或者以前有子夭亡,怕自己命中无子,就借认干亲来保住孩子。前者必须找一命理与孩子相和的人来认干亲;后者则要找一个多子的贫寒人家,当然最好是刘、戴姓人家,意思是把孩子留住。
总之,民间各种生育礼俗中无不贯穿吉祥的用意,饱含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理想的追求。伴随科学知识的普及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一些生育习俗逐渐淡化,但也有一些生育礼俗被传承下来,其吉祥祝福意味更加浓郁。
旧时,人们均以早立子为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子便是休妻的第一个理由。若婚后怀孕较迟,就要祈子。祈子方式有拴娃娃、押子、鸡蛋祈子、舍饭等。全国均流行拴娃娃习俗,但以泰山一带为中心。山东称拴娃娃为“拴喜”,一般去碧霞祠、白衣庵、子孙堂、张仙庙等地方,参拜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送生娘娘、张仙等神祗。碧霞祠供奉着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在她旁边坐着送生娘娘,送生娘娘属下有个“送生哥哥”,男仆模样,肩上背一条布褡裢,里面装满泥娃娃,负责送孩子。神像的供桌上有很多泥娃娃,全是男孩,光着屁股。拴娃者交上喜钱,磕头烧香,祝祷一番,可从泥娃娃中挑选一个,取红绳往其脖子上一套,将娃娃的“小鸡儿”掐下,带回家喝水吃了,便认为把娃娃拴来了。如果生了孩子,要回庙里上供还愿。押子,实为“压枝”,即在松柏树杈上压一块石头,越结实越好。人们认为松柏常青多子,石头坚硬如玉,把石头压在松柏树枝上就能压出子来。祈子者多到泰山押子,认为泰山灵验,有的人家就近到各地寺庙道观众进行。另外,鸡蛋祈子也是一种祈子方式,人们认为鸡蛋是生育的象征。出嫁的闺女、生小孩的人家往往备有煮熟的红皮鸡蛋,祈子者可前去“偷”,据说吃了这种鸡蛋,很快就会有喜。有的地方,流行元宵节“偷”邻家门前“面灯”的习俗。一般“偷”姓刘、姓戴的,取“留住”、“带来”之意。“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就能生”。舍饭,即施舍粥饭,过去人们认为乏嗣是自家功德不够,须通过舍饭来积德,祈求天赐麟儿。舍饭一般在腊八进行,平日做饭时省些米面,到腊八这天做成稀饭施舍给穷人,有的还在饭中放上枣、栗子等,希望“早立子”。
北方汉族地区通常称怀孕为“得喜”,或“有喜”,称妊娠反应为“害喜病”。
婴儿降生,称之为“添喜”。生男谓“大喜”,生女谓“小喜”。生男孩,要在临街的大门上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同时附带铜钱、大蒜、红枣、栗子、花生、葱等物件,寓意孩子将来能打会算、早年成立、聪明多财。婴儿出生后三天之内,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娘家随后派人前来道喜,俗称“送粥米”、“送祝米”。所谓“送祝米”就是姥姥家听到喜讯后,打发孩子的舅舅们给新生儿和产妇送去添丁进口所需要的衣物和食品。所送食品包括鸡蛋、小米、面粉、红糖、鸡、肉、点心等,主要是给产妇补身子的,多少不限。所送衣物包括孩子的裤褂、鞋帽、包被、褥子、玩具、尿布、围嘴等。一般男孩6日送,女孩9日或12日送,不同地区风俗不同。有的地区除设酒席宴请宾客外,还要以红鸡蛋作为回礼,以表谢意。
婴儿降生一个月,俗称“满月”,这时产妇结束坐月子的生活,可以正常干活了,婴儿也可抱出去玩耍,因此一般人家要“过满月”,祝福母子平安,俗称“弥月之喜”,同时宴请宾客。山东济宁一带流行满月铰头的习俗。姥姥拿着剪刀在孩子的头边象征性地表示几下。要是为男孩铰头则“前三后四,识文解字”,希望孩子长大后,知书达理;若是为女孩铰头则“前七后八,描云插花”,希望孩子将来心灵手巧。
婴儿降生一百天,旧时称“百禄”,俗称“百岁”。因为过去婴儿百日之内死亡率非常高,能活过一百天是件令人庆幸的事情,所以这天往往要给孩子“过百岁”。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必须给孩子送件新衣服,举行穿衣服的仪式。孩子的父母要把别人送的衣服统一放在一个筛子里,端到场院的大柳树下,再找一个粮斗紧靠着柳树放好,让孩子坐在上面,这叫“倚着柳,靠着斗,小孩活到九十九”。然后给孩子穿上新衣服,穿衣服的人必须是孩子的姑和姨,俗语称“姑穿上,姨穿上,一活活到八十上”,最后戴上缝有“长命百岁”字样的帽子,让姑或姨抱着,绕村庄走一圈。过百岁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给不好养活的孩子做百家衣和百家锁。有的人家一连生了好几个女孩,好不容易盼来个男孩,怕被克掉,还有的人家留不住孩子,不断夭折,一般观念认为这样的孩子需借用百家锁和百家衣的威力来保住。百家锁是孩子的母亲到邻里各家揽钱,多少不限,最后凑起来给孩子打制的一件铜制或银质的锁形饰品,上面有一个项链或项圈。百家锁上常常有文字或吉祥图案加以装饰。文字多为长命富贵”、“玉堂富贵”、“百家宝”等,常用大篆、隶书、正楷字体刻成。文字周围穿插上鹿鹤同春、蝙蝠、蟾蜍、花草枝蔓等纹样,外围再以二方连续图案收边。有的精致一些的锁还分挂两层,一层是文字,另一层是主题图案,比如“福禄寿三星”、“桃园三结义”等。有的正反两面都有装饰,有的仅单面装饰。百家锁的寓意就是希望以百家之福将孩子锁住,并保佑他成长,百家锁只要戴上就不能取下,一直要戴到结婚成人。在农村有些地区,由于条件有限,戴百家锁就简化成“拴锁子”的风俗了。
婴儿出生满一年,即周岁,俗称一生日,这天需要庆贺,同时举行抓周仪式,以预测孩子的未来,寄托长辈对下一代的希望。抓周的物品多为纸、笔、算盘、刀枪、印、纸做的生产工具等,一般放在矮桌或笸箩内让孩子随意抓。比如说孩子抓纸笔,暗喻将来喜欢读书;抓到印预示着将来做官,抓到算盘预示将来经商,抓到生产工具,预示将来种地耕田……其实,无论抓到什么,大人都会借题发挥,夸耀孩子聪明伶俐。
齐鲁一带还流行认干亲的礼俗。认干亲就是拜干爹干娘。婴儿时期认干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降生,经占卜先生推算,断定孩子与父母命理相克,破解之法就是认干亲转移命相,这样家庭才能和睦免灾。二是孩子体虚,或者以前有子夭亡,怕自己命中无子,就借认干亲来保住孩子。前者必须找一命理与孩子相和的人来认干亲;后者则要找一个多子的贫寒人家,当然最好是刘、戴姓人家,意思是把孩子留住。
总之,民间各种生育礼俗中无不贯穿吉祥的用意,饱含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理想的追求。伴随科学知识的普及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一些生育习俗逐渐淡化,但也有一些生育礼俗被传承下来,其吉祥祝福意味更加浓郁。
前一篇:直觉的观念――读韩青绘画作品
后一篇:朱铭执教五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