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教育社会需求 |
分类: 论艺教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贾珊作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王能升作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艺术专业人才迅猛需求,一些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设置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1年为止,在全国1080所大学中,已有597所大学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不含工科的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文科的广告学等相关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增幅差不多,而新增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占据大多数。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数字艺术、网页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艺术、光电艺术等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
对于这类现象我曾写过一些文章谈当下大学生的专业与就业问题,大学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指针。对综合、多学科大学开设艺术类专业这一现象应从多方面看待:从利用多学科的资源开发教育市场、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拓展专业领域的角度来说,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推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和满足艺术行业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发展教育的机遇和效益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特别是与艺术教育特殊性的要求差距较大的院校也设立艺术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目前需求火爆的艺术人才市场来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因为一些高校的操作失当就全盘否定艺术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高等艺术教育根据市场需要扩充专业方向,并由专业院校向文理院校拓展,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就艺术教育自身发展方面来说,它在成长历程中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从1998年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中的20个艺术类专业设置来看,大部分都是与文化生活相接近的艺术门类,其中艺术性较纯粹的专业,也开始注意面向社会需求转化。一些与社会经济相关联的专业逐步得到拓展,如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专业(专业合并前为工艺美术专业,大致有10个专业方向),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天天都要接触到的生活用品设计,大到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与媒体广告设计,小到商品包装装潢、企业样本、各种商品标牌等平面设计,还包含着室内外装修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饰品设计等领域,同时也包括陶瓷器具、漆器、纤维艺术、金工、玻璃工艺、礼品等与手工艺相关的设计系统。这些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的相关专业的诞生,恰恰是社会多方位发展需求使然。至2001年,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告行业就有50多万从业人员,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制作、电视艺术制作、动画艺术制作与设计、数字艺术制作等从业人员需求可能在数百万以上。然而,我们的艺术教育规模、知识构成、师资水平、教学科研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与教育规模有较大的差距,教学内容与知识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仅依靠30所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条件的高校首先看到了这个潜力较大的教育市场,并率先成立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或与艺术相关的学科或专业,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也相应缓解了艺术教育与需求的供给矛盾。
目前一些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单科大学所上艺术类专业主要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已逐步形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格局,如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也在逐年扩大招生。
我感觉,在社会需求指针的引导下,专业艺术院校应该利用已有的专业优势拓展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综合多科性大学应该利用多学科的优势,使艺术学科领域不断拓宽,突出综合学科的优势,以发展与文化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性专业,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不同层面的需求。
综合、多科和单科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综合大学设立艺术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有条件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关领域融入艺术教育之中。综合大学可以使艺术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有条件增设美学、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特别是新兴的设计艺术类专业、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广告学等相关专业,更需要增加工学、传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这是专业艺术院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
可以说,艺术教育向综合大学及多科大学拓展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样也是对学科及专业布局的一种挑战。但综合大学所面临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艺术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相信只要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就会找到各自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