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方水土 一方民居

(2007-07-22 17:06:05)
分类: 说民艺

 

一方水土 一方民居

(荣城海草房) 

  1981年暑假,我曾在荣城大渔岛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还是工艺美校的在校生,住着海草房,吃着虾酱饼子,每天面对大海,走街串巷,画人物速写,画风景写生,大渔岛是画家向往的地方,对画画的来讲,只是被大海、木船、海草房的和谐组合所打动,而对海草房这种民居样式却一无所知。之后又多次去胶东考察调研,才发现海草房独特的文化价值。
  海草房分布在山东半岛东端荣城一带的沿海渔村,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样式。它以天然石块筑墙,墙体低矮;以浅海生长的海苔草铺设屋顶,屋顶高耸,海草茂密厚实,层次多,屋面坡度陡,形如木船。了解海草房的人都知道,与黄土高坡上的窑洞一样,海草房与当地的地貌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也是胶东半岛渔民们的一大创举,是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典范。胶东半岛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暖夏凉,风大、雾多、雨水充沛,尤其夏季台风频繁,降雨量大。海草房以当地花岗岩等石材为墙体,可耐风雨侵蚀;以海苔草为屋顶,则因海草含有胶质,苫成的海草粘为一体,不易松散,不易毁坏,有的百年之内不用修缮。另外,厚厚的海草遮雨挡风,保温隔热,耐腐蚀,防虫蛀,不易燃烧。最重要的是,海草房还属于一种经济型建筑,建筑材料在海边唾手可得,无需向自然额外过度地索取,是大地与海洋向人类的自然奉献,俯拾即是。这样的生态型建筑无污染,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取之于自然,亦折射出人之于自然的巧妙创造,天地之间人的智慧尽蕴其中。完美的造物,完美的艺术,既不违背自然法则,又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生活空间。
  遗憾的是,进入21世纪,随着沿海地区渔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海草房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人们纷纷拆毁旧屋,搭建新砖楼。不仅如此,近年来由于浅海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使得海苔草异常罕见,从根本上也断绝了海草房的生命之源。苫房师这一职业逐渐走向末路,后继无人。当然,与海草房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风俗、信仰、营造方式、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告退,一个完整的传统海洋文化的生态链条随之消失。
  1997年,我们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认为民间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生态环境,民间造物不是单一而孤立的,它蕴含着所有民间文化的内容,如价值尺度、科技思想、人文观念等等。同样的,海草房的消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样式的消失,还有围绕着它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这些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中所蕴含的具有现代启示的价值因素。
  因此,我们有责任将海草房保护下去,既保护传统遗存的建筑、村落,也保护那种传统的海洋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人与海洋、人与造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共生关系。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民居一方风俗。但这种保护不仅仅是博物馆式的保留,而更应注重其中现代生活方式因素的开掘,改造海草房的内部空间结构与应用性,保留海草房的外部造型与材质,甚至开发现代村落和公共建筑。建筑是一方土地永存的文化,海草房能给今后的旅游经济、文化产业带来无穷效益。拆了旧屋盖新房是生活的需求,但旧屋不拆照样可以改造新的空间。海草房已成为胶东地区标志性的民俗符号,它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均值得研究。让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为构建现代海洋文化生态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潘鲁生
                         丁亥年小暑于历山作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