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韶华: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2007-05-11 20:06:38)
分类: 赏艺术
周韶华: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千祥云集》
 
周韶华: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百福栟臻》
 
周韶华: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白桦情歌》
 
周韶华: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作画现场)
 

  当时代的列车越是提速向前飞奔,我国越是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现代化走近,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可能会越走越远,特别是与民间艺术宝藏这块宝地会渐渐消褪与失却。在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构盛世文化以什么文化为母本、为资源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时,当代一切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不能不思考这种反差。从这个大视角来审视潘鲁生的艺术生成过程作为个案研究,我认为不无当代意义。

  这位生长在鲁西南农村的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锅碗瓢盆、犁耙耖子、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无不入眠,尤其对民俗民艺过目不忘。他走出鲁西南,到了省城、北京、南京,得到名师王朝闻、张道一诸先生的指点后,心胸豁然开朗,开始进入了民间艺术研究的深奥殿堂。他充分占有民间艺术资源,分类采集,从学科体系进行专题研究,著述甚丰。出版有《中国民艺采风录》、《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抢救民艺》等著作30余部,其著述曾获国家多种奖项,并受聘担任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美术百科全书·民族民间美术卷》的编纂工作,还创办了中国民艺博物馆等。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是立足于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雄厚基础之上,他的艺术思路是民间与当代融合,是把原生态的鲜活生命与现当代视觉形式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
  朱铭先生曾称赞他的绘画艺术是在民间艺术“这一盆浓浓的‘高汤’中被泡制出来的。”评价很形象。的确,民俗味道很浓,节庆味道很浓,民间生活情趣十足。作品《人丁兴旺》、《财源茂盛》,色彩响亮,如闻乡村锣鼓;《万代流传》、《长宜子孙》节日气氛极浓,如闻鞭炮声;《凤凰来仪》、《福虎镇宅》热火朝天,象唢呐奏鸣;《彩墨新疆·桑海》、《彩墨新疆·律动》象大海昔日在新疆腹地四进四出,潮起潮落,势不可遏。它们都是一些独特的形式生命与精神视觉。这种鲜活的生命与独特存在,是艺术家从艺术沃土的深处挖掘出来的,并且是传统向现代的新生,是万象在握的大自在表现。
  潘鲁生先生的艺术经验启示我们:中国艺术要真正进入当代,一是向丰厚无比的民间艺术索取,一是向含弘光大的上下五千年文化索取,当然也不应放弃向世界他民族文化索取。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当代,走进盛世文化的灿烂境界。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但要有非常之思,而且要有非常之举。不但要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兴奋点,找到切入点,而且要在优化选择中打磨出艺术的光彩。潘鲁生先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便选择了民间与当代融合,因而在他的艺术中能让人感受到乡土文化的脉动与当代激情的吻合。这就是潘鲁生的当代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