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讲设计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徐伟作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张晓光作品)
目前艺术院校招生之所以划分文理科,目的是使专业之间相互渗透。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弥补所缺的知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到当代一直存在着误区,用一种考试模式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或者说考查专业单一的知识,忽视对能力的测试。从中国目前的教育格局看,无论文科还是工科其基础都是一样的,选择是单一途径的,关键看如何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发展空间。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这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大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而非一个“面”。素描教学的相关问题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师生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研讨。我想,无论是结构素描,还是写实性绘画素描,重要的是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具象或是抽象、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并不重要。
在改变了常规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之后,“三大面、五大调”并不是表现物体的唯一方式。大学是不同于中学的,中学重在知识积累,而大学的方法学习,是由老师提供给学生某种方法,靠学生自由创作。现在可以看出,很多大一新生还没有摆脱中学时代的影子,祈求的东西太多,条条框框太多,风格追求太少,个性的施展太少。这也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仍旧存在弊端。
几十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包括艺术设计均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近几年,我院一直在探讨与研究如何将多个学科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造型和造物能力。我院的工业设计、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包括有关非艺术设计之外的很多东西,对设计艺术学科而言,同学们在工科知识的运用上都有所欠缺,但可以通过交叉学科专业的学习或访学的方式来弥补。为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我院在工业设计系选派了数十名学生,前往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综合类大学尝试让工科生去作工业设计;艺术院校也在做一些尝试,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和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养分,使设计与实践更好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