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20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艺术的“国际化状态”问题

(2006-06-29 10:57:08)
分类: 论艺教
我赞成艺术的国际交流,但反对艺术的国际化,更反对全球化。经济可以一体化,也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恰恰是要民族化,恰恰需要个性化,恰恰需要风格,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这是由文化的特有性质所决定的。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个性和艺术的风格是艺术的生命,如把这些都消解了,实际上就是消解了艺术的本身。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一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华都整合到自己的文化中去了,但人家整合到最后,是把自己整合得高了,而不是把自己化解没了。我们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艺术的全盘西化,再就是追求表面,缺乏自己。我觉的画院派、学院派或者是自由艺术家,这些群体的存在,自然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是什么派别,什么形式,艺术家的生存最终都要向一种高度去发展,如果我们都去西化,去摹仿别人,那么你怎么去找中国艺术自己的高度呢?你就找不到这个高度!这个观点,我过去说,现在说,如果社会说服不了我,我将来还会说。但我并没有贬低西方艺术,我只是说中国艺术在当代要有一个定位,一个精神的定位。如果一个艺术家失去了这种定位,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也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艺术。那么艺术是什么呢?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先生曾说,艺术是一种宗教,这已经把艺术上升到一种最高的境界了。而我们现在的许多人却不懂得或者是漠视了这种境界。我们的艺术创作、艺术市场和艺术交流实际在很大程度上走进了急功近利的迷途。急功近利是艺术的最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战胜它。

文章引用自:http://www.panlushen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