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有权利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
这两天在集中看两本有关死亡的书《死亡回忆——濒死体验访谈录》和《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
《死亡回忆——濒死体验访谈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案例后,为人们揭示了死亡的迷人真相。
《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写于1988年。记录了他在1980年用催眠治疗一个女病人凯瑟琳,在治疗中发现了她86次生死轮回的秘密和生死课程,花了4年鼓起勇气写这本书,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非正统的讯息,只为分享生死课程,帮人们从现世苦恼中解脱,获得现世最大程度幸福感。
这里,汇总记录一下我所学到的和点滴个人感受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来自曾经死去又活来的人们的死亡共同经历
1、亲闻死讯:亲耳听到医生或者在场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
2、平静安详、令人愉悦的美妙感受:平静、舒适、放松、完全释然——纯粹的安宁。
3、噪音: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类型花样繁多,有人听到“嗡嗡噪音”,有人听到“狂风呼啸”,有人听到“日本风铃声”
4、黑暗通道:感觉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空间,而且在某条通道里迅速滑行。这个空间常被用这些词形容:“一个洞、一个漏斗、一口井、一条下水道、一道山谷、一个圆柱体。”(让我联想到了香港迪斯尼里黑暗中的过山车,有兴趣者可以先去那里体验一下)该情形伴随着前面的噪音一起到来。
5、脱离躯壳:快速通过黑色隧道时,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曾经依附过的躯壳,似乎自己不过是一个“旁观者”、“第三者”,或是看戏、看电影的观众。那时会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会胡乱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可以突然从远处观察自己,为什么自己成为了自己的旁观者?最终会终于体会到一种觉悟“我死了!”会有大吃一惊的感觉,伴随着强烈精神冲击。脱离身体后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意识体”(又可以叫精神体)。
精神体可以看到听到别人的忙碌急救呼叫,却没有可以听到他、更看不到他,眼光身体都可以穿过精神体,物质世界任何物体都可以穿越精神体,而它却无法抓住任何物体和任何人。(回忆录中这个场景和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的穿越倒非常吻合)
精神体有一定形状,在描述中被使用的词有:雾状、云、烟、蒸汽、透明物、彩云、青烟、一种能量形式。他们不通过语音和声音,而是可以直接潜入周围人们的思维,知道人们完整的想法。
6、相遇:前几个环节结束后,他们开始意识到周围出现了别的精神体,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这些人都是认识的已经过世的人,他们是前来保护或者守卫的。“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而他们正欢迎我的加入”很多人这样描述相遇的感觉。在相遇的这一段时间里,一切都轻松美好,这是美妙而辉煌的时刻。
7、光的存在。这是所有濒死体验者共同体到的最不可思议的相似点。对个人而言,这道强光带来的影响或许才是最深远的。一般而言,这道光起初是昏暗的,但是它迅速变亮,越来越强,直到变成一道地球上无法见到的亮光。它是白色或者“透明”的,具有某种非常明确的人性,散发着爱意和温暖感,拥抱住濒死的人,完全占据了他的全身,让他备感安逸,也张开怀抱,完全接受了这份关怀。
光的存在和亡者直接通过思维展开交流。那个存在几乎在瞬间给当事人脑海送入一个直接信号,通常当事人转换为一个问题来理解,关注这个问题,濒死者在回忆中的说法各不一:“你准备好接受死亡了吗?你准备好了吗?你的一生中有什么可以向我介绍的吗?在你的一生里,有什么值得向我展示的吗?你在一生中做了些什么?它值得吗?你所经历的生命是不是值得?”
这些问题不带有质问也没有谴责,带给他们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和极大的精神冲击,很多人一时间大彻大悟。他们在回答时仍然感受到光传来的全身心的爱意和包容,这些问题之不过是让他们对一生做一番思考,真实而虔诚回顾前生。
8、回顾人生。光能协助当事人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所有的事情、一生都在一瞬间发生,似乎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虽然非常迅速,但是不影响回顾的完整性,回顾中重现的景象是可视的图像,而且栩栩如生。有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最有意义的瞬间,也有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他们目睹急速播放的自己人生幻灯片画面展示时,能感觉到光的存在似乎在强调生命中两个尤其要关注的地方:“爱护他人、学习知识。”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后悔曾经没有付出的爱,后悔许多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
9、界限: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关于它的形态,濒死者们这样表述“一滩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白光会告诉你跨过这道线,你就能知道死亡是什么,也有跨过去的人说一种“平静,宁和,无忧无虑的感觉贯穿了身体”也有人会遇到已故的亲人挡在前行的路上说“回去吧,你在世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回去吧。”
10、归来。这是濒死体验者共同的结局,他们回来了。如果真的死了,这一步就没有了。很多人在最开始时向赶快回到自己的身体中,对自己面临的死亡命运悔恨有加。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又不想回去了,甚至排斥回到原来身体了。如果濒死体验已经到了遇到光的存在,那就是很多人说的“我再也不想离开光的存在了。”
有的人说不知道怎么就回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回来。有些人明确说是他们坚决选择要回到自己身体的结果。有的人觉得他们是得到了光的允许才活过来,而这允许通常基于两个原因之一:1、他们提出了回到人间的请求(常常因为这种请求是无私的);2、光的存在希望他们回到人间完成某项使命。
这些死去活来的人,因为以上的经历,对死亡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也是我在看完全本书后的体验。
很多时候,让我们充满畏惧的是我们的无知。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很大程度来自于对死亡的不了解,不知道死亡时会发生什么,会有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感觉,死了以后会去到哪里?......了解这全过程,就像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会走哪一条路过去,路边会有哪些风景,路上会遇到有哪些困难,这些情况全然的知晓和熟悉,会有效帮助我们减少恐惧。
死亡途中的种种风景,我们其实在现世的人生就可以体验:以旁观者观察自己、爱护他人、不断学习、爱和包容、回顾一生、准备更多无私的值得展示的人生“财富”和经历、找到自己活着的使命感。如果你有着伟大的利他无私的关于爱的使命,你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实现这个使命,你就不会那么轻易被“光”带走。
我知道,前方有爱、有温暖、有宁静、有放松、有无忧无虑、有亲人迎接、有回家的感觉,那是一种很安定很安全的归宿。从此,死亡对于我来说,改变了它恐怖的嘴脸。
不过,这一切,基于相信,相信那150个经历过死亡又回来的人的回忆,相信学者真实的记录和认真的研究。
你可以不信。
我愿意选择相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