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林老师、企业教练葛老师一起,对中心的每个员工做了为时一小时的职业生涯发展访谈。其中葛老师对每个员工细细的询问从早起时间、早餐、交通到晚间生活、周末朋友活动内容;从个人擅长的兴趣爱好、到租房面积租金、到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我做为旁观者都感受到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无微不至的关怀。葛老师说,因为想要了解每个员工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只有了解了这些,才有可能去谈如何帮助员工去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和人生梦想。否则都是空话。
葛老师还通过细节的提问,让每个员工现场编织了自己未来理想生活的实景:多大的卧室、多大的卫生间、餐桌什么样子、早饭吃什么、坐什么交通工具是上班、在什么样的办公场所做什么事情......那样的具体,那样的细节,梦想已经非常形象逼真的就呈现在谈话时每个人的眼前。是的,正是这样,越细节越逼真,越逼真的梦想越容易实现。
给我从侧面带来关于咨询的思考是,似乎以前对于来访者一些问题和情绪的细节关注不够,这样可能错过了很多重要的隐藏在细节中的资料,也可能忽略了很多需要处理的地方。
那天,一个女来访者谈到莫名其妙的一直很厌恶男人的身体,觉得恶心,和男友一起总没有什么感觉。担心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回忆中淡淡提到一次童年遭遇露阴癖。如果在之前,我大概会给出经验性的解释,“因为童年遭遇露阴癖,带来不好的对男性身体和性的感受,所以影响到成年后对男性身体的感官感受,因此也的确会导致身体缺乏感觉”。但是,在那个当下,我把这个话忍住了,因为我知道,那样的对她大脑的解释未必对她的情绪和行为会有真正的帮助。即便她理解了,可能还会继续恶心厌恶。我尝试用一下“细节疗法”。
第一次,我不急不慢细细的一个一个问题问:在那个第一次遇到露阴癖的时候,当时是几岁?几年级?那天是一天的什么时间段?什么季节?和谁走在一起?巷子有多长多宽?走到哪段距离的时候发现那个人站在那里的?当时和他的位置有多远?他穿什么衣服?走到多进的时候他做了些什么?什么眼神?什么表情?拿出来的那个生殖器是什么样子的?给你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尖叫的?......
女孩细细细细的在回忆,在回答,在细节问题的带领下完成着情景重现,情绪重现,她哭了,沉浸在那最初的恶心的感觉中,我沉默的陪伴着,什么也不再说不问了。女孩哭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知道我对男人的身体为什么那么恶心了。”
咨询结束前,女孩并没有再进一步问我如何处理这样的“恶心”,而是尝试着问起了和男友之间的关系和性爱调试方法。也许,她自己明白了“恶心”来源后,就放下了一部分恶心了吧,我自我安慰。
案例督导分享时,一个咨询师指出她在听这些问题时候,同样可以感受到那股力量感。力量感来自于我知道这类遭遇性骚扰情景重现时对来访者的心情影响有多大,也能够把握住。但是,如果是童年遭遇性侵害,甚至遭遇强奸的呢?这样的细节情景重现,到底是带给来访者的收获会更大一些,还是二次伤害会更大一些?这是我给自己的思考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