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危机干预 |
很多年轻人也都抱着席子,被子匆忙赶路
才走了一半 体力不支
不去天府广场了 就在这半路边的台阶上找个地方躺下睡吧
李晶没有反对 随着我一起坐在台阶上 看来往的路人
身后的行人路上,已经好多家居民的席子乘凉似的铺好了
很多轿车也停在路边,做起了临时的床
李晶心生羡慕和后悔,反复地说早知道我直接把我的车从北京开到成都来了
不至于吧,我开导她,大不了就在地上睡 ,还至于开这大老远的车?
居民们乘凉,聊天,我也参与其中,随遇而安吧
总不能忘一夜的街景发呆吧
一个已经半躺下准备睡的女人对我说
你知道吧,我不会被震死,我却会被一次次的余震预报给吓死
她的邻居接口到:我会被楼上楼下跑得给累死掉!
我们都呵呵大笑,笑中有苦涩
她们家的男孩 初中生 沉默地听着MP3
看我逗他说话解闷,干脆慷慨的把MP3塞到我耳朵里让我听
一个女孩静静的独坐在台阶上,埋头看书,就着幽暗的路灯
真有定力啊 看什么书呢 在这个避难的时候 还能这样的专注?
李晶也开始播放她手机里的MP3歌曲
竟然是赵传的<爱要怎么说出口>
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
在这样的飘摇的避难的夜晚
我们两个新认识的老朋友在街头合唱
"爱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理好难受"
没有人笑话我们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 所有的怪异行为都是被理解和宽容的
每个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用自己的怪异来释放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坐了半天,腰疼,总不能这样坐一夜 ,总得躺下
打了电话给锦江之星的伙伴们
她们很自信地说:我们的酒店是抗震7级的,很安全,我们睡觉了!你们要不也来和我们挤一下
冒死走回在水一方
冒死乘电梯回房间取李晶的简易睡袋
一路上我在说的是:对相关知识掌握的充分对于人的安全感有多重要!
比如,她们知道她们酒店抗震七级就能安心睡觉
而我们不知道,就不能很放心在房间睡觉
(事实上,后来在水一方的前台也很肯定的告诉我们,他们也是抗震7级,可是我又不相信了)
我又似乎有强迫地思考新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一个科技馆能够清楚的让人们体验到地震1-3级是怎样的摇晃幅度?地震4-67-8又分别是怎样升级?
如果人们能准确的知道这其中的差别,相信安全感一定会增强很多
再次出来流浪的路上碰到了章娅和唐菁华
她们随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安全而适合露天睡觉的地方
半路上在"心里安全地睡在地上"和"心里不太安全地睡在房间里"毅然选择了后者
同去的救援咨询师,就我们入乡随俗地把恐慌进行到底了
在一个几乎是十字路口旁的一片宽阔的行人道上停下来
我有生第一次在半夜里看着一块空地眼睛发亮
就这里了 安全,安静 ,宽敞 ,明亮
睡觉! 铺下了李晶的睡袋 瘦长的还不如我们家的大浴巾
我们头对头躺下,以睡袋中线为分界,两人上半身都在睡袋上
两人腰不以下都扔在还算干净的大马路上
两个人充满安全感的傻乐着,感觉是人生难得的一把体验
难得有机会可以象流浪汉一样大明大放的躺在大马路上睡觉
而且是看中哪块地就可以再哪睡 天地之间 我们就是此时此地的地主啊
不用担心城管来撵,不用担心小偷来骚扰,不用担心余震
竟然也睡着了,还睡得挺好,除了腰背觉得地面太硬
这一夜的体验,我才深刻切身体会到之前培训时候
国源他们打头阵的专家们对我们说对那些来咨询的人说的道理
在这段时间的夜晚
用你们最能感到安全的方式睡觉
不管是在房间里,还是在帐篷里,在马路上
不需要有任何的觉得自己胆小的羞愧
是啊,我们要确保自己先感到安全了,才可以把这安全感传递给要救援的人
4点左右,估计余震已过,后背实在吃不消
走回酒店,爬到床上
后背触碰到床的那一瞬间
拥有了这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躺在床上的美好满足感受
感慨万分:能躺在床上睡觉,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20日晚上 还纷传有余震
说是19日没来,所以20日一定来
后来又说 19-20日没有来,一定是21-22来
我也象许见声老师他们那样,再也不出去避难了
睡前对李晶说:今晚哪怕九级余震,哪怕震中就在成都,我也在床上睡了
死也要睡在床上
夜里,余震真的悄悄来临
据说挺大的,但是白天太过疲劳的我只感觉到象按摩床那样轻微摇晃
半梦中还觉得挺舒服的
21日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确认自己的死活
确认的方式是自问:我是死的还是活着呢?
我非常高兴地回答自己:太好了,我还活着!
这样的确认,相信也是一生中少有的体验
最后,记下成都电台一个美丽的小编自己编的顺口溜,作为本问的旁证
地震不可怕,余震才可怕
余震不可怕,预报余震才可怕
预报余震不可怕,预报余震没来才可怕
只有经历过地震、余震、预报余震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酸苦辣啊,所以我们在反复说这个顺口溜的时候都情不自禁笑着流出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