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将结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天.
前天晚上,是个特别的日子,幼儿园毕业典礼.早在半个月前,学校里就在为这个晚会准备着:庄重的毕业宣言背诵、深情地和老师告别歌曲的演唱、有活泼的小品舞蹈的彩排......老师、孩子、家长们都在这准备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出一种离别的味道来。
典礼上,园长致感谢辞、学生代表领《毕业纪念册》、表演、宣言...台上的节目上有条不紊地演着,台下的家长们都成了专业的摄影师,一直就举着各自准备好的相机或摄象机,镜头跟随着自己的小宝宝抢拍。对于已经忘记了我们自己幼儿园毕业时场景的家长们来说,这将是留给孩子们成长经历中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了。
(可惜我拍照的时候总是手抖,每一次按快门的时候提醒自己“手不要抖”,结果拍出来还是模糊的或是有叠影的,真是气人。)
想起心理学上的一个道理:有的时候,处理某些大事件,是需要借助仪式性的行为的。通过这些仪式,给自己的内心知道,某些事情是真的结束了,我们是真的已经告别某个时期了。就象离婚的时候,可以有个类似结婚的离婚仪式,邀请上自己和身边的至亲好友,当众宣布一种关系的终止,对过去的婚姻做一个友善的真诚的总结,希望大家在自己一段时间的情绪的生活的调整期给予理解和心理支持。这对于处理离婚后痛苦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和恋人分手之后,我们需要对能让你联想起对方的一切东西进行打包收藏处理。比如对你一直欲言又止表达的感情,在你最终想摆脱走出来的时候,采用的给对方写一封详细描写你全部感受、心情、思考的情书,然后自己烧掉......这些都是类似的仪式性行为,给我们潜意识清楚的信号,帮助我们正式告别过去。
这毕业典礼也是,在典礼上当学生代表小朋友手捧着毕业纪念册,热泪盈眶带着哭腔用清脆的童声表达心情“我们舍不得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在场的小朋友很多带着哭腔自发地跟着喊“我们舍不得离开!们舍不得离开!”我也相信她们那个时候是意识到——真的要离开了,真的要告别幼儿园时代了。
昨天一天,楚楚因为发烧没有去上学,(前一天晚上就是在发烧38.5的情况下一直参与所有表演的),我回去的时候听妈妈说下午自己看着毕业纪念册上的大合影,听着奶奶读老师的留言,就又哭了,越哭越伤心,说着不舍得幼儿园不舍得两个让她又有点害怕更喜欢的老师。
晚上洗澡和睡觉的时候也在伤感的说:看来是因为我老生气,变老了(这是我们经常吓唬她的),所以让我毕业了。我真不想长大的,长大了就要和喜欢的老师分开了,再长大了就没有了爸爸妈妈了......人的伤感的绪真的是会随着自由联想的丰富而越来越厉害的呢,这个时候,我也顾不上想让她细细品位“伤离别”的感觉,连忙转移她注意力了。
我打断她继续的联想说:你愁什么呀,我比你老那么多,我的爸爸妈妈比你的爸爸妈妈还要老,我是不是更要哭啦?而且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就更老了,更要不在了,那他们不是要天天哭啦?你放心吧,我还要陪你好几十年呢,我们不是约好了再过十年我们要象‘姐妹’一样吗?”
看她好些了,我接着引导她对成长积极的遐想:你再想想,长大多好啊,如果可以赶快长到自己工作挣钱,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到哪里去玩就可以去哪里玩多好啊。
再顺便给她介绍一下我自己经历过的所有的毕业时光和毕业仪式吧,反正她现在也睡不着,于是我展开自己的回忆,简单而生动的从幼儿园毕业的空白,到小学毕业的互换小照片,到大学毕业时的大家喝醉酒....让楚楚对各个阶段的有可能的毕业仪式和离别方法有了个整体的认识,最后的结果是,她饶有兴趣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毕业趣事”,并且调动了她那特殊的搞笑联想神经,自己在联想我曾经和她说过的大的男人们喝醉酒后的各种丑态臭事中。
终于,小东西由伤感转开心,睡着了。我也再没有经历爬起来自己看书学习,跟着一起睡去。
补:昨天在她因为伤心要和老师分开开始带哭腔的时候,我提醒她:楚楚,这就是‘伤离别’的感觉,你体会一下,以后还会遇到哦。(这正好是帮她认识和清楚辨别一些情绪的时候啊)
睡觉前,我提醒她:楚楚,明天就是在幼儿园最后一天了,是你这一生中在幼儿园最后一天了,以后再也没有了,想回也回不去了。所以呢,你要好好珍惜,好好感受,和老师同学们开心的在一起,给大家留下最后的好印象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