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關於Amish與儒家文化特區的一點感想

(2006-11-04 15:54:00)
分类: 科学文化
關於Amish與儒家文化特區的一點感想
[/align]
蔣勁松[align=center]


一周來連續聽了兩講關於全球化時代傳統文化生存的學術講演,有些零星的想法,雖不成熟,但是也不妨記下來,與大家討論,并留下一點思考的痕跡,以便將來繼續發展。

1, 類似Amish社區的情況,在中文學術界尤其是大陸內地相關研究不足,甚至連介紹也很少,這是值得反思的。我想其根源恐怕還是和我們“睜眼看世界”中的過度功利心與勢利眼有很大關系。當年以“全盤西化”相號召的胡適,先不論這一口號是否合理,是否可能,其實但就“西化”而言,他所鼓吹的充其量不過是半調子的“西化”。他主要關系的還是希臘傳統的那些文化元素,對於希伯來-基督教傳統的那些文化元素,大抵是隔膜而不感興趣的。然而,近代西方文化的形成,實乃兩種元素之沖突融合所致,并非僅賴希臘元素而成。即使我們認同胡適之先生的“全盤西化”,也應該盡力拓寬我們的視野,以一種林毓生先生提倡的“比慢”精神,對西方文化的源流進行全面的認識。更何況,除了西方文明之外,阿拉伯、印度、斯拉夫-東正教文明都非常值得研究。而在西方文明內部,除了所謂高科技、最發達的文明形態值得研究外,那些落后、保守的文化形態同樣值得深入研究。像Amish、印度喀拉拉邦民眾科學運動、新時代運動等各種另類的生活方式與運動都很值得關注。相關研究不必急著發揮其意義,首先第一步應該踏踏實實地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了解國際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

2, Amish社區能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堅持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并且生活質量還相當不錯,這當然是很有啟發性的。從外部講,美國主流文化尊重人權、尊重少數群體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整個文化的高度寬容性,是Amish人能夠堅持的重要外部原因。從這個角度講,Amish社區可以看作是現代文化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類似儒家文化保護區的建立這樣的嘗試,也應該是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非常合理的努力。所以,提倡現代化的人們應該沒有什么理由來反對這樣的嘗試。

3, Amish社區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他們對技術的運用是要經過協商討論后做出決定來規定的,所有人對技術的使用并非每個人自己隨意的決定,而是一個政治的決定。這當然是與主流現代社會完全不同的,貼上反科技、反文明的標簽,也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有趣的是,這種做法恰是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所推崇的做法。他認為現代的工業文明標榜現代性,強調對於公民的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情,必須要由人民進行協商和討論。但是這一原則在工業文明中并未貫徹到底。例如,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使用,商業的發展,都普通居民的影響其實要遠大於政治家的決策,但是對前者發明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控制,努力實現人們的意愿。可是,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卻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不可審查的神圣性。在這一方面,貝克說工業文明不過是半調子的現代文明,還保留了封建社會的特權。而Amish社區卻更符合貝克的理論,值得關注。

4, 從內部講,Amish社區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是宗教性的社區。宗教信念以及相關的宗教組織確保其另類獨特的生活方式可以現代生活方式的汪洋大海中堅持下來。盡管我們大多數人關心Amish的人,并不太關心其宗教信仰,而只是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應對全球化工業文明嚴重后果的備用選項,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參考。但是,對他們本身來說,真正的動機不在于此。所以,他們可以身體力行,頂住一切的內外壓力。而各種效仿或者借鑒的方案,如果僅在生活層次上著眼,哪怕考慮的是內心的寧靜、生態保護等,大概都沒有能力克服可以想見的種種困難。

5,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一個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有無公共性的終極關懷。在喪失了公共的終極關懷后,社會運作的邏輯只能是工具理性了。后來發展的異化、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即在於此。所以,技術、環境、文化的問題追到后來必然要歸向宗教問題的解決。

6, 牽涉到這樣基本生活價值、基本信仰的改變,這樣的運動,歷史上幾乎都是由草根階層身體力行而實現的。而擁有很高地位和思想資源的學者,反而貢獻不大。這原因即在於他們的職業訓練使得他們喪失了理論付諸於實踐的習慣,停留在理論論證上,對學理一致性的探討熱情遠高于實踐的親身參與。他們的討論與批評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創造性的實踐與他們無緣。

7, Amish的實際存在的意義往往會被許多人貶低。他們會說這個社區缺乏許多現代性的價值,會說這個社區的存在沒有普遍性,只是美國得天獨厚條件下幸運的產物,沒有普遍意義,不能作為人類未來發展的參考。我覺得,這些說法有些誤導。首先,它是按照完全的原則建立起來的社區,與主流文化有不合之處是理所當然的,也正是其價值所在。其次,即使它是在極偶然的條件下的產物,它也是對現代工業文明不可阻擋的極端說法的明確證偽。況且,如果沒有被現代工業文明的神話所洗腦,我們應該會發現,現代工業文明擴展的過程,也是各種傳統文化奮力抵抗的過程,歷史上也有許多在不同方面成功逆轉的案例。

8, Amish社區最大特點之一是其孤立化的自閉特征。這在許多人看來就是無法接受的。但是,我們需要質疑和反思“交流一定有益”的教條。即使在今天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實際上也需要種種海關來限制某些交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檢疫部門要控制生物的輸入,病原體自然要嚴防,即使是某些在原產地很正常的生物在脫離了原產地的天敵的制約以及其他地理、氣象的約束之后,都可能在新產地形成生物災難。威力更大的思想更是如此。

9, 而新的文化的建立,或者傳統文化的復蘇往往需要一定時期一定程度的隔離。套用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低估形勢下成功的策略“武裝割據”的說法,我們認為在保護實力弱小的新文化,或者復蘇傳統文化的早期有必要進行適度的“文化割據”。歷史上不乏成功的榜樣。如在羅馬帝國的晚期,基督徒的修士并不費心去拯救羅馬帝國日漸崩壞的文化,而是退隱沙漠,獨自或者組成修會努力自修。而后來中世紀走出黑暗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正得力於修士的退隱自修和努力拓荒。中國古代推崇隱逸的傳統,也有鼓勵杰出人物在時機不利的條件下,保存火種,提升自己,待機而動的意義。

10, 這種做法看似消極,但實際上它很務實。文化的建設和轉型,應該是需要緩慢積累,并需要有利的時節因緣加以配合的。躁進者不能達到預想的目標。然而,在另一方面,有志者又不可空言理想,描繪烏托邦的細節是毫無意義的,一味呼吁同樣沒有結果。我認為,一個能夠在未來有利條件降臨時實現的理想,必須多少在當下即使最惡劣的環境下有某種程度的體現。所以有志者當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盡力實現其理想。在此過程中來不斷反省和矯正自己的偏差,鍛煉自己的心性,教育和培養新文化的支持者和建設者。所有那些在當下生活中與其理想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都只能證明其人的理想只是理論上的空談,完全不可能實現。

【新浪很變態,我有兩個提供鏈接的評論都給刪了,這回要再刪我在文中的鏈接,把我惹急了,我搬回博客網去。
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5os
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5o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