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岁的美国外孙女投了奥巴马一票——兼谈课程改革
(2008-11-11 17:23:49)
标签:
美国大选出国课改奥巴马校园教育高中选举投票 |
美国总统选举最终以奥巴马胜出而结束,大洋彼岸的女儿打来电话与我交流感想,刚刚五岁半的外孙女抢过电话告诉我,她也投了奥巴马一票,她喜欢奥巴马。最终结果的公布在美国当地时间已经是深夜,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结果,十点多钟小外孙女坚持不住了,临睡前她叮咛姐姐一定要坚持到底,并委托姐姐将选举结果画在一张纸上,放在她的床头。美国选举是驴象之争,民主党奥巴马胜出后,姐姐画了一头驴放在妹妹床头。第二天早上妹妹看到了驴高兴地跑下楼,告诉爸爸妈妈奥巴马当总统了。选举结果公布后她还给奥巴马写了一封信,问奥巴马“你今天的心情好吗?”在信上还有一幅自画像,让奥巴马认识自己。信封是自己手糊的,信封上还画了一张邮票。在写信的过程中她还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选奥巴马?”妈妈告诉她:“奥巴马说得好!”妈妈还说:“你们学校不是正在上演讲课吗?你一定要认真练习,将来也要当个演讲家。”她似乎听懂了,又好像没懂,点点头,笑了笑。
大外孙女今年在美国读初一,已经十二岁了,美国总统选举最后公布票数时已经是深夜,她一直坚持在电视前收看,等待结果,因为她也投了奥巴马一票。
在美国的中学没有历史、政治、思品这样的单独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人文学科统称为社会课。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大外孙女的社会课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要表态支持哪一位候选人,而且要为这个候选人做一份广告,将支持这位候选人的原因、理由表述清楚。我在电话中问她:“你为什么支持奥巴马?”她回答我说她怀疑共和党候选人副总统佩林的治国能力,一旦总统出事,副总统要扶正,佩林能管理美国吗?我听了后感觉外孙女的观点颇有些道理。广告写完后,全班同学有支持奥巴马的,有支持麦凯恩的。德州是共和党的大本营,布什总统的老家,但社会课的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参与,没有在观点上做引导。社会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公布前全班进行模拟投票,然后公布全班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大外孙女特别关注美国各个洲的投票结果和最后的投票结果。奥巴马胜出了,我外孙女也特别高兴,她的选择和美国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一致的。
小孩子参与国家大事这在美国很正常,绝不是瞎胡闹。我第一次去美国讲学是十几年前,当时是克林顿的第二任期,民主党当权。我去的学校在美国纽约长岛三H学区的一所高中校,当时正值美国的中期选举,中期选举不是总统竞选,而是议员竞选。美国高中的社会课就美国的中期选举专门安排了这方面内容。社会课老师在课上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课外或自习课查阅、翻阅有关资料,撰写一篇发言提纲,表明你对共和党、民主党或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同学准备好了就开始进行全班辩论。美国的高中校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一个演讲台,放在教师讲台的右侧,每个教室里的黑板右侧都悬挂一面美国国旗,辩论会就显得特别庄重、肃穆。我在后边听课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了。辩论由同学自己主持,学生争先恐后上台发言,我发现学生的发言不是念稿,而是演讲,有理有据,有定性分析也有量化分析,各执己见,甚至慷慨激昂。纽约长岛地区是共和党的势力范围,一旦有支持民主党的声音,气氛就开始热烈、紧张,下面的同学不用举手,也不必站起来,随时可以提问、反问、反驳,但是绅士风度尽显无遗,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辩论会的平等意识十分浓烈。模拟投票也是很让人关注的环节,投票、唱票、公布结果,一片沸腾。我问美国老师,辩论、投票会不会影响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美国老师笑着回答说我过虑了,观点是次要的,参与意识、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教育的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是课程改革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
上面我讲的是发生在美国中学的选举故事,国情不同,我们不必也不能照搬,但这些故事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应当依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去编故事、讲故事,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出我们的探究与贡献。
前一篇:高考复习必读的一本书
后一篇:走出高考复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