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宗禹
尹宗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863
  • 关注人气:6,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高考的认识第二部分(二)思维能力

(2007-03-16 10:01:23)
分类: 话说高考
 

        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高考在考查能力时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高考试卷的难度分为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相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的水平与考生知识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绝对难度可以理解为题目本身要求解答者所具有的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量的水平。高考试卷要做到两个控制:以控制相对难度为主,但绝对难度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试卷的绝对难度所说的“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量的测量”实质上指的就是考生思维活动水平、思维活动量的测量。高考不仅要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基本水平,而且还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景、不同问题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高考就是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在能力的新生。“潜在能力”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考生的思维品质、思维方法。

        学习和理解都离不开思考,而思考就需要一定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的不同既可以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深度和层次的不同,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

        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始终占据着首位。思维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恩格斯说:“思想自由、思维自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花朵。”

        为了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叙述的更清楚,我们不妨选择一两个人文学科、一两个自然学科,从学科思维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

        语文高考考查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其潜在的支撑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词汇及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和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高考语文试卷一直体现了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因此无论语文教学,还是语文课的复习备考,都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思维品质、优化自我思维品质,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一定意义上说,语文高考处处有思维品质,考生的分数差主要反映在思维差异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性思维。”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高三复习过程中要突出强调:一、思维的准确性;二、思维的深刻性;三、思维的广阔性;四、思维的批评性。语文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尽情飞扬思维、情感、才华,个性得到张扬,让孩子们的才华尽情显露。

政治学科

        政治科目中的政治常识、经济常识都浸透着哲学思考,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就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政治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它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学生平时习惯于“平面思维”,总是从几个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长此以往难于把知识组织起来,也难于把握知识的程序。

        在政治学科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体现了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什么是辨证思维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只看到“两点”,忽视“重点”,或者只看到“重点”,忽视“两点”,那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学科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活动是一项思维活动。数学考试是个体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同样表现为思维过程。高考对能力的考查是以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数学能力的考查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为基础,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演绎推理,从定义、定理出发,进行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二是归纳推理,由旧事物发现新事物的推理方法;三是直觉思维,这是一种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四是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可见形式。

        概括地讲,数学的逻辑方法与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

        数学的思维能力是由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思维策略三个方面构成。思维方法包括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直觉与演绎、猜想与推理和类比与联想。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策略包括理解(审题)、转换(化归)、实施(求解)、反思(回顾)。

        从2004年开始考试大纲与此前的《考试说明》比较,在命题基本原则中增加了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能力考查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建构。

物理学科

        思维的最高层次为思维的创造性,高考物理试题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七种类型:1、此路不同,另辟蹊径的能力;2、发现多种可能性的能力;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思维能力;5、估算与近似处理问题的能力;6、获取信息与自学的能力;7、类比的思维能力。

        命题专家在强调考查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特别指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要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洞察力。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每一个学科的思维能力考查一一作展示,但是透过以上几个学科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考在考查各种能力的同时,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这也就是我们前面的“知识分类”中讲过的“程序性知识”。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关注教材中那些有形的、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具体的知识内容,也就是前面说过的“陈述性知识”。这些具体的知识内容一般都能讲清、讲透、讲活,然而还应当重视对教材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程序性知识的教授。事实上阐述那些无形的东西比阐述那些有形的东西更为重要,也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