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王小波作品,看到罗素这句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叹服哲人看问题总是穿越感情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自以为是分析如下。
参差多态体现在横向比较上。人总是或多或少有攀比心理,在比较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优越感(或挫败感),有人便把这优越感转变成了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可能只是淡然的知足,如果狭隘了,就成了虚荣的满足;这种幸福感会让优越者无私地奉献,当然,也有可能是强势地索取。《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说: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还有人调侃: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种低俗的幸福感,也是来源于比较,本源还是参差多态。
参差多态体现在纵向进展中。时光变迁,人们的状态和所处环境不断起着变化。大多数人经常回顾这种变化,体会其中的进展和改善,从而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从战乱纷飞到了太平盛世,从饥寒交迫到了殷实小康,从事不如意到了好运连连,从寂寞孤独到了天伦之乐……这些过程之后,都会油然而生幸福感。所以,“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幸福,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幸福。另外,也有可能外在状态不变,心态悄悄有了变化,从刻意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修炼成不以物喜己悲的从容胸襟,于是有了知足者常乐的幸福感。
参差多态不仅适用于个体的人。国家利益的追逐、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演绎出更显见更广泛的参差多态,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的社会幸福感不如瑞士,埃塞俄比亚的社会幸福感不如丹麦。国内亦如此。去年江阴之行,了解了许多苏南城市的发展状况。在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江阴、昆山都提出了建设幸福##,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是执政理念从单纯重GDP到突出民生和谐的一次深刻嬗变,也是苏南在区域竞争中再一次确定领先的漂亮转身。
最后,再扯进感情来谈谈。如果幸福与爱情有关,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只要相信爱情,幸福就会永驻心中。不论过程是热情拥抱或擦肩而过,结局是白头相守或只能放手,能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就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幸福。如果幸福与爱情无关,对生活忙碌的人来说:只要心态平静,家人安康,幸福无处不在。无论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还是邻里之间同事朋友,到处都可以找到幸福的分子。

读到网友“千叶”一则短文,心有同感并摘抄如下。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单一,就免不了单调枯燥,时间一长,滋生了内心的惰性,因为熟悉,所以简单,所以忽视,以致审美疲劳。一种颜色看久了,也就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激动。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像嚼一块又干又硬的馒头,吃了如鲠在喉,吐出可惜咽下肠胃消化不了,不尴不尬的,横在那里,这时候吃馒头的人除了艳羡别人眼里的食物大概也无计可施吧。
我就是那嘴里嚼着馒头心里艳羡别人的人。单调的生活过久了,突然之间忘记说话,忘记了思考,对一切视而不见了。突然之间成了与世隔绝的一分子,不敢走出去,看着外面的参差多态纷繁复杂,心动的同时,却早被胆怯俘虏。
曾经以为自己过的很幸福很充实,即便是现在也不否认还有这种幸福的感觉。但心里总是有些许的遗憾,有那么多的时间里那么多美好的事情都没有去尝试和体验。不知道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完满?
谁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伟大!智慧!
在写下这句话之前,说实话:我唯一不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悲哀矣!欲绝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