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建孝道即重建社会伦理 (三)

(2007-12-26 10:12:36)
标签:

社区

社会伦理

孝道

养老

子女

杂谈

分类: 卓舒演讲
  新的孝道绝不仅仅停留在赡养老人的水平上,它应该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重建,是一种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也是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
 

  记者:您如何评价传统孝道思想,全龄化养老社区倡导的孝道思想如何与现代社会接轨?

  杨总:中国历史上有24孝,昨天我和湖南卫视的一位领导还探讨过。这24孝有让人感动的,包括卧冰求鲤,母亲在冬天想吃鲤鱼,可是打不出来,结果孝子扒光衣服,趴在冰上,感天动地,鲤鱼出来了;又如以身护茔,这个孝子的老父亲生前最惧怕雷声,老父亲故去之后,葬在村外,每当阴天将要打雷的时候,他就往坟地上狂奔,然后到那里一下子扑在坟头上,怕他爸爸在地下受到雷的惊吓。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糟粕,比如说烹子献母,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自己的母亲吃,这是糟粕。现在应该有新24孝,这个新24孝实际上是构筑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是在传统孝道基础之上的一次升华,使它具有现代价值和未来价值。那么新的24孝,其中应针对我们社会现在道德水准和社会实际,同时它又能和国际上的文化相对应,它是中国的,也能是世界的。

  “孝”,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土”和一撇,这一撇就是切了一刀,底下这个“子”是拱手,因为民以食为天,子女把土地上出产的物品跪着给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这就是孝。跟农业社会相对应,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孝敬就是贡养老人的吃穿住行、护理,还包括最后的送终。但是,现代社会对老人的孝远远不止于这些,而且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也满足不了现代社会这种新型道德伦理关系的需求。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在现代社会,就必须强调父母和子女这种双层关系、这种特殊性。即从伦理上说,从血缘上说,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而更重要的一层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社会一般道德水准的建设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子女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营造一个利于孩子成长的人际关系环境都非常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子非子,父非父,女非女,母非母。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在很多场合对我的员工都讲过,你的孩子到十四五、十六七了,或者我见到这么大的孩子就说,孩子应该把你的父母逐渐当成孩子,你逐渐要执掌这个家,就是说你要产生责任感,你在接近成人了,或者你已经是成人了。这对家境困难的子女尤其有道理,与其空洞地说自立自强,还不如说你早早挑起家里的大梁,早早当家,早早卸下父母身上一部分重担,和父母共同料理这个家。我记得有一次我母亲病危,当我从外地急匆匆赶回来奔到医院的时候,我母亲让我的弟弟妹妹都出去了,然后拉着我的手,因为当时非常危急,我母亲就说,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从小家境艰难,你很小就帮着妈妈料理这个家,挑起妈妈身上一部分担子,挑起你爸爸身上一部分担子。关于这段话,我刻骨铭心,但是也给我很多启示,这种艰难的家境,和过早地挑起家里的担子,过早地扮演了一些父亲、母亲的角色,它是任何一部书、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工作单位所不能给予我的,是我一生享用不完的巨大财富,我能有今天,与此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能如此,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能够如此,关键是父母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动辄就把孩子当作小太阳,孩子不吃饭,就追着、哄着往嘴里喂;娇生惯养,唯考是重,写着作业就把饭端过来了,有的时候还往嘴里喂;考上了大学,就称之天之骄子;孩子在家里连背心、裤衩都不洗……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断不能尽孝道。不仅如此,这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这孩子长大了不就是废物吗?这孩子心中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是中心,没有其他人。若整个一代人中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都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就更加没有社会,何谈责任?何谈献身?何谈理想主义?然后这个种族的衰落就是一种必然,就是可以预期的。拿什么去拯救?天下亿万父母要想让孩子孝敬自己,你就要教化好孩子,让孩子好好对待社会,好好对待他人,好好约束自己。如果你对孩子娇生惯养,不仅毁了自己的晚年,你也在毁灭着这个民族的未来。这是一种新的伦理关系。

  我再说,过去常讲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其实应该有两个,如果是一个,首先应该是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不合格,这孩子是很难合格的,因为童年往往决定一生,如果一个自私的、俗不可耐的、唯利是图的,或者是工于心计的,或者是阴险歹毒的,或者是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这样一个母亲,她就像一部书,像一个学校,在她的这种启蒙下,孩子终生将蒙上阴影,很难走出来。但是这样的母亲她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孝敬,如果你想让孩子孝敬自己,那么你好好做人,做好表率,你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好好成长,才不会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它不仅仅局限于家庭。

  所以说,新的孝道绝不仅仅停留在赡养的水平上,它应该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重建,是一种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也是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

  记者:您提出的全龄化养老是否也是出于道德观念方面的考虑?

  杨总:有,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就像你说的,在全龄化养老社区里,所有人都孝敬老人,所有人也都被教化着,这就叫作“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砍一次柴,暖两次手”;第二,我们不会让老人孤立地生活在一个社区里,暮气沉沉,然后今天没了一个,明天又突然消失了一个,大家坐在那里就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而是让他生活在一个非常自然、其乐融融、充满生机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有1岁的孩童,也有99岁高龄的老人,并且刻意把老人活动广场和儿童乐园组合在一起。这也是有别于全国其它任何养老社区的重要一点。而养老社区的全部核心是它的软件,就是卓达文化所教化的所有员工的这种博爱,在博爱中付出,又得到别人的博爱。

  我们的一个总经理给我讲过这样一段话:他的父母随他生活,他说,过去带着孩子没感觉到在街上遇到乞丐不给一点施舍有什么不应该。但是加入卓达以后,卓达要求:带着孩子上街,见到乞丐,哪怕是假的,也必须得给。因为孩子不知道是假的,你一次冷漠,很可能使孩子终生对别人冷漠。现在,他带孩子上街,一定会给。而且,我要求卓达的所有中层,都量力而行资助贫困失学儿童,不仅我自己使几万学生复读,而且我的中层们5个、10个、20个地资助,而且他也资助了。后来又献血,到卓达之前他从来没献过血,这次不仅他献了血,他妻子献了血(因为两口子都在卓达工作),他的父亲身体很好,符合条件,也献了血,他说吃午饭的时候,他们一家三代人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快乐、这么开心过。我对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是卓达有别于其它任何一个组织的不同之处,这是卓达最核心的竞争力,这是不可以克隆、不可以复制的。别人想做也能立即照着做;但是许多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它需要持久地无微不至地去操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