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人才企业文化 | 分类: 对话卓舒 | 
记者:按照你现在的这种设计,卓达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你看员工或者很多人是不成功的,但又要实现梦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卓舒:刚才我曾经讲过我们经历的人太多了,在经历的人当中往往都带着一种巨大的缺憾。有的人已经行将老去,结果一事无成,非智力不行,概括讲人的成功智力是非常重要,当大家都比智力的时候,智商就是绝对重要的。但在综合因素当中,情商加进来以后,一个人的大脑只占20%-30%,心肠、情感却占70%。许多人一再失败是品格问题,而不是一般的经验、技能的问题,不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这是普遍的规律。而尤其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前者需要接受教育,有高等背景,需要付出10年,20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智力水平,但是后者只要想做就能做到,做不到是你不想做,所谓“立地成佛”。如果你想道德上过关一瞬间的事情,立刻就可以做到,因此唯独后者做不到的才叫人不可宽量,而后者来的最重要。我曾经跟人民大学的副校长杜校长讲过,我30万一个,拿出3000万,买你100个学生。杜校长说,我从博士开始给你挑,我说我不要,我就要普通本科生,但是你人大和北大加在一起也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我说就看7条,7件小事,第一条看宿舍是不是像猪圈似的;第二条看楼道里的卫生间,第三床下,第四我看排队买饭,是否守规矩;第五,我检查出勤表,看是否缺勤旷课;把后几条再看到了企业以后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长明灯没了,长流水没了,办公室变得清新了,早到五分钟就可以做到的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个李教授,这你知道的事情,一个屋里住了13个人,有11个博士,其中有4个是他带的,每天打水得他去打,我说你这些烂博士一个都不要,要不我说了算。4个是他带的,整的屋里烟雾弥漫,我说这着了火怎么办?而且早晨没有人打水,他来的最早;晚上走的时候就他一个人。所以一个人的品质,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只要稍做努力就能办得到。还有的办公室勾心斗角,由于你的学生来了,大家变得其乐融融,这个很容易。张三和李四有矛盾,你当着张三说李四,说他好,当着李四说张三说他好,所有这些只需你付出一点爱心就足够了。我说了这些条件以后,杜校长说这些条件还真是不好找,别看举手之劳的事,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幸福和快乐都是成本最低的,本身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我们的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从幼儿园开始苦苦求学,读完大学找不着工作,再考硕士、博士,一生无所作为,一生不快乐,是因为不懂得快乐的诀窍,快乐的诀窍只需你每天稍稍付出一点,关怀一下别人,关怀一下环境就可以了。由此一个民族,我的一个理念就是一个民族现在应该到了要求每一个人做合格公民,你光要求领袖如何如何,讽刺领导,没有合格的公民必没有合格的领袖,因为这些领袖是附在上面的,也是由公民中产生的,我们国家现在忽略了这一点,一个政治概念,人民和群众来代之,但是应该回到单体,由此提倡单体地、个人地、独立地承担自己那份责任,不要一切都归于社会,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责任。现在我们的舆论引导很少提及这一点,一方面堂而皇之的救世主,要么就是焦急被动的施舍对象,要不就是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地大物博,这都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重大误区,这都是千古谣传。所以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对于一个员工而言,没有不好的企业。对于教授来说,没有不好的学生,那看你会教不会教,鸡鸣狗盗之徒都是可塑之才,很难说哪个人重要,那得看用来做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不好的学校,只有不好的学生。对于读者来说,没有不好的书;对于作者来说,没有不好的读者。每个人首先反馈于自我,求助于自我,这个社会才是良性的、积极的、合谐的、向上的和自省的,我们现在把过错归于他人,包括很多企业,有很多人走了很多企业,一次次失败,没有一次真正反省自己的不足,就是最劣等的人离开企业也能讲出企业许许多多不是,唯独讲不出自己失败的原因。
 
队伍建设是个大话题,它是个大文化背景下的话题,它不是孤立的。所以现在在中国办企业,人才是一大困惑,一大难关,但是这不是一个企业之力能改变的。入关了这方面会更加匮乏,将来民主化进程推进了,要是真走到了政治文明那一天,那就不光企业人才匮乏,政治人才也是合格的,要真的到了演讲竞选那一天,有几个人能离开稿子说出话来?现在我们有很多是在两条铁轨上按照固定的方向,固定的时间模式运行惯了,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有多少?所以这是生活本身造成的,企业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力改变,所以我们发展第一障碍就是人力资源匮乏。怎么解决呢?着眼于内部培养。我常讲,人才是蹂躏出来的,人才是折磨出来的,在我的蹂躏下,人才在一批批地成长。有一个片子叫《冲出亚马逊》,讲的是一个国际特别部队的训练,一个国家两个代表,千锤百炼,九死一生。人才不是哄出来的,不是揠苗助长起来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现在应聘的人才在包装、策划之后,拿个MBA的本,原来到我们这里800元工资没有用,三年以后,时别三年,怀揣一本,再来公司月工资8000元,8000元还感到不满意,本事却没有丝毫进展。因此,人才也存在打假的问题,应该把这个课题做大,在全国展开人才标准大讨论。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