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卓舒演讲 |
要把书变得跟读者零距离,甚至是负距离,就是读者一看题立刻引起共鸣,那是寻了很久自己想说而不会说的话、说不明白的话,自己企盼许久的东西。障碍越少越好,有些人读书读不下去就是因为读书感到艰辛、太难,没有享受,没有快乐。过去很多人读书是戒板打出来的,三尺戒板,老师穿着长衫,眯着眼睛,之乎者也,然后孩子从五岁开始读,“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他啥也不知道,然后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的五岁孩子还吃奶呢,还想快完了好回去吃奶,或者等着出去拿着弹弓打鸟,还想着早上吃的瓜没吃完呢。那个戒板有的是硬扎木,有的是猪皮子打手掌,都打得肿起来像馒头似的,但这些东西被迫读了以后记住了,然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消化,就理解了,这是童子功。书也是如此,因此不能出书不行,能出书,出不来好书不行,出来好书,不好消费也不行。
在世界上前十本、一百本各类著述,发行在1000万份以上的,再版10—50次以上的,其利润在1000万到1个亿,甚至几个亿以上的,像伏尔泰、泰格尔、卢梭、培根等许许多多思想家,包括类似《蒙田随笔》,包括许许多多伟大经典作家,看看哪一个不是靠思想致胜而经久不衰的?一版再版。他们当世没有享用到版权,他们的后人有的也没有享用到,不讲其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就讲其创造的版权利润应该是多少?所以,一套书也好,一本书也好,一章一节也好,如果想能风行天下,必须靠思想和文化取胜。不引起全国轰动的书不能出,而如果引起轰动,没有思想性和文化性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适用性。思想干系国计民生,用经济学的话来说,社会存在理性经济人,用社会学来解释,理性经济人的人性背离就是个人是理性的,但往往集体行为是背离的。犹如船上的乘客,上了船以后,都想一旦船沉没了,自己怎么办?他是理性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如果没有了,每一个人掰一块船帮,但实际上船沉了,那一切全完了,掰了也白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