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力赏析安琪诗作《延安北夜市》
(2018-06-18 19:17:45)
标签:
延安北夜市安琪红力 |
分类: 人论安琪 |
延安北夜市
安琪
夜幕降临
魔术般涌出延安北大道的夜市
竹竿
与竹竿搭建而成的简易夜市,电线牵来
光明的夜市,也是漳州百姓活命养生的夜市
T恤牛仔裤的夜市
被套被单床上用品的夜市
首饰发夹护肤美颜的夜市
陶瓷木刻铝件小工艺品的夜市
13岁女生50岁大婶都能找到自己所爱的夜市
我的延安北夜市
我无数次把自行车架在一旁东挑西选的夜市
度我年少忧伤的夜市
赵木泉陈稻惠陈恋英张志忠冯凤锦陈建民
和我的夜市:往冰激淋的方向走去
就能遇到我们
一口咬下去牙齿都要被冻掉的青春
就能遇到我们的笑声,无邪。
往金谷新村走去,就能遇到黑色纵情摩托车上的
黄长春,他又出发
去赴他最爱的酒局他自我感觉永远良好
一点也不像70岁
他是我父亲
延安北夜市,铁打的夜市流水的人间
当我从北京回到漳州,我还在
青春不在。夜市还在
父亲不在。
2018-6-12,北京。
生活的真实与诗的真实
——安琪《延安北夜市》赏析
文/红力
当你读到一首真正的诗时,你才能够理解什么是伪诗。这就是我读安琪这首《延安北夜市》的第一感觉。在读安琪这首诗的前一个多小时,我正在和丁不三交流关于诗歌真伪的问题。今天是端午节。面对满屏的追悼屈原的诗,丁不三发出“伪诗,伪情怀,虚假人格,假诗人”的慨叹。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是真诗,真情怀,真诗人。而恰在这时,我读到安琪这首《延安北夜市》。我被这首诗的真所震撼。
这是一首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的素描。这里曾经有诗人的青春记忆。安琪说:“夜市伴随一代代漳州人成长。迄今还在,证明它的市场需求和养活小民百姓的功能还在,让人感动”。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养活过我们的夜市。只是我们没有诗人的那种敏感诗意的情怀。我们还不能真正懂得“生活就是诗,诗来源于生活”这句话的内在涵义。我们总是在生活之外寻找诗意。以为诗意总是某种缥渺的所谓美妙的东西。那只不过是我们的错觉。安琪这首《延安北夜市》是“生活就是诗,诗来源于生活”的最好的诠释。当我们用诗人的眼光看延安北夜市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噪杂抑或有些脏乱的自由市场。它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历程。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我们的情感中,渗透到我们的生命里。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安琪用她独具的诗人的眼光,客观地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延安北夜市:“竹杆/与竹杆搭建而成的简易夜市,电线牵来/光明的夜市,也是漳州百姓活命养生的夜市”。这个夜市是多么平民化!它甚至不是一个有固定形状的夜市。它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建筑在生活于这里的人们心中的一个夜市。它是每晚都要重新搭建起来的。那种搭建的影像仿佛就在眼前。而就是在这样反复的搭建中,这个夜市已经筑进了漳州人的心里。
这个夜市是具体的,鲜活的。它的商品的琳瑯满目是我们在任何一个家乡的自由市场都可以见到的。它就是我们的吃喝拉撒,吃穿住行。“T恤牛仔裤的夜市/被套被单床上用品的夜市/首饰发夹护肤美颜的夜市/陶瓷木刻铝件小工艺品的夜市/13岁女生50岁大婶都能找到自己所爱的夜市/我的延安北夜市”。它也是你的夜市,我们的夜市。这种简单的纪实性的呈现,其实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它是诗人静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写照。是我们静下来细细的品味生活味道的写照。它的核心是夜市,但它的定语却是生活。诗的叙述结构简单却有效:名词和名词的定语。而这一节最后一句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进去。如果仅仅有这些,还不能构成诗,因为它太共性。
所以,诗人继续写道:“我无数次把自行车架在一旁东挑西选的夜市/度我年少忧伤的夜市/
/赵木泉陈稻惠陈恋英张志忠冯凤锦陈建民/和我的夜市:往冰激淋的方向走去/就能遇到我们”。这是诗人独有的记忆!那一串名字让我拍案。那些名字我们都不熟悉。但仿佛我都见过他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生命中都有这样一串名字。他们虽然名字都不同,但他们都实实在在地存在。这诗句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它们具体,真切,就存在于你我的记忆中。安琪用她的诗句,勾起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共鸣。这是一种真实的力量。景真,人真,情真。这种真实在诗人语言的演绎中穿透你我的内心。
“往金谷新村走去,就能遇到黑色纵情摩托车上的/黄长春,他又出发/去赴他最爱的酒局他自我感觉永远良好/一点也不像70岁/他是我父亲”。读到这里,我几欲落泪。这是一个父亲的生动形象。一个“又”字,把父亲的日常生活精准呈现。他的身影历历在目。他的性格有些倔犟,他很坦然很自信。他安于他的生活。他坚强自立。他有些苍老。他是父亲!是诗人的父亲,也是所有读到此诗的人的父亲。是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形象都会双眼朦胧的父亲。
诗人最后写道:“延安北夜市,铁打的夜市流水的人间//当我从北京回到漳州,我还在//青春不在。夜市还在//父亲不在。”至此,诗人再也抑制不住的情感倾泻而出。一种远离的失去感油然而生。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慨叹油然而生。
在与安琪的交流中,她说她以前多次回到漳州老家都写不出诗。总觉得故乡的生活太熟悉了,无从下笔。2013年至2017年间她曾多次回到家乡,一首未写。总是在被动地等待灵感。我认为这其实是情感的集聚还没有到位。而今年,她在回到故乡之后,先后写出了《漳州古城》、《故乡雨大依旧》、《生活在故乡》、《芗》、《涌:四果汤》、《北庙新村》、《闽南师大寻九龙江不遇》、《香樟:长泰后坊》、《饮茶:白兰奇芽》、《芳华北路》等等一系列关于故乡元素的诗。这可以说是安琪对家乡情感的集中暴发。是故乡情结沉淀的结果。是内心情感的回归。这年她五十岁!
而安琪这首《延安北夜市》是我读到的她的故乡元素的最新之作(创作于2018.6.12日)。安琪这首《延安北夜巿》构思自然巧妙。在细节中承载情感。它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沉淀多年的真情基础之上。诗人在真实的生活感悟中完成了一种凝结故乡情节的诗意的情怀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