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琪读书记红楼梦珠江商报曹雪芹 |
分类: 安琪收藏 |
《红楼梦》会有两个作者吗?
安琪
不是我要省略另一个作者高鄂,实在这个版本的作者只写有曹公雪芹一人。我也就尊重这个版本。当然,我读过的《红楼梦》有各种版本,其他版本都写有高鄂,这是要说明的。其实在我的阅读判断里,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唯一作者,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气脉贯通、语韵相连、情节吻合,完全不可能是两个人的手笔。在胡适考证《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鄂所续之前,坊间都视曹雪芹为足本《红楼梦》的作者。胡适一向讲究“大胆假设”,假设高鄂真的是后续者那也只是胡先生的假设,只要有一个人表示怀疑,《红楼梦》的作者就不应该标“曹雪芹、高鄂”。更何况不承认高鄂的不止一人。我真的为曹公深感不平。就我所知,宁波大学钱志富教授也持有跟我相同的判定,我们在曹雪芹是《红楼梦》唯一作者这点上互为知音。另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我们的判断,有多少人在续《红楼梦》,哪一个后续可以看并获得承认?没有。那为什么高鄂的后续就接得上?只能说,并无高鄂此人。但是,就在我否定高鄂的同时,早就有多种版本在否定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随便百度《红楼梦》作者,立刻会出现不止三个版本的作者推测,我也不想一一列举。我先相信曹雪芹好了,信了这么多年,也信出感情了。反正这个作者一定得是北京人,《红楼梦》的语言就是京味风格,《红楼梦》里面“苇子坑”和薛宝钗家开当铺的“鼓楼西”,现在北京还留有这两处地名。2002年12月我初到北京,第一感觉就是,这才是《红楼梦》发生的地方,尤其在漫天大雪后,那种飞鸟各投林、大地真干净的苍茫。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部书让他/她隔几年就要读一遍,《红楼梦》就是我的这一部,1981年初二开始读《红楼梦》至今,每当心气浮躁每当绝望每当虚无每当俗务缠身时我就要躲到《红楼梦》里吸吸氧,让自己超脱出来,《红楼梦》是中国作家的母体。每次读《红楼梦》,总有一个点能击中你,让你落泪。记忆中被击中三次,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次(对应青春期的诗意);贾宝玉赶考前仰天大笑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事了!一次(对应离家北漂);宝玉出家后薛宝钗反而劝慰薛姨妈,一次(对应人到中年知道薛宝钗的不容易)。这就是《红楼梦》的非凡之处,同一个人不同时期读均能有不同触动。许多作家读着《红楼梦》都读成了专家,譬如王蒙、譬如刘心武。王蒙我听过他讲“红楼”,主要讲秦可卿;刘心武我偶然一次在央视听他讲“红楼”,讲的恰好也是秦可卿。两位作家讲起来都很吸引人,但具体到刘心武的续“红楼”,那就真不能看了,把武侠、现代都安到红楼梦中人身上,我看了几回就放下。如前所述,任谁来续“红楼”都不会成功,首先语言就对接不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方式,连两片相同树叶都不能找到,还能找出两个人用着同一种语言书写而没有疙瘩?自始至终,我觉得《红楼梦》就是一个人在写。我最近一次读《红楼梦》是2012年,去年本想再读,但又被那么多新书诱惑着,还是有点贪心,读新书去了。也许有一天,我又会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牵引着,再次捧起《红楼梦》。
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