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平推介安琪《林中路》(广东广播电视台,2016-11-1)
(2016-11-03 16:32:42)
标签:
李之平安琪林中路广东广播电视台好听周末 |
分类: 人论安琪 |
《林中路》
安琪
所幸还能在迷路前找到通往你的
或者竟是你预先凿出等着我的路!
陌生的城市
我抛弃前生
脱胎换骨而来
我已不记得走过的山
路过的水
我已被错乱的经历包裹成茧
就差一点窒息
我已失语
一言难道千万事
我爱过的人都成兄弟
继续活在陈旧的往事里而我已然抖落
我说相逢时不妨一笑但别问我今夕何夕
别惊讶
我麻木茫然的面孔犹存青春的痕迹
因为我曾死去多次
又新生多次
所幸还能在最终的绝路将至时猛然踏上
你的路
林中路。
2012-11-10.北京。
[推介]
林中路是现代性以来的一个强有力隐喻。无论哲学家海德格尔还是诗人佛罗斯特,他们的林中路都提供了一个重要隐喻。现代文化与诗学上绵延下来的瞻望和探寻。海德格尔的哲学话语中,路显然代表了生命和世界的多元性征,具有时间干预的空间符号,是命运指向的终极原点也是起点。海德格尔的林中路背后蕴藏了更为重要的价值体系,那便是回归本真和原生的生态,即“返回到遮蔽和遗忘已久的存在本身”。无独有偶,安琪此诗《林中路》主题自然应合上述内容,林中路的意旨影射个人命运和人生流转,颠簸反复而回归最重要的,最清醒的人生,那必定是林中路里的那次选择。
宛如佛罗斯特的《林中路》一般,安琪的林中路提出问题,在无法解答的迷惑中前行,年轻时便萦回的生命抉择与命运通道等宏大问题,在路的投影中,快速扫描过大脑并产生电流,深深触动内心。“我已被错乱的经历包裹成茧/就差一点窒息”“ 别惊讶/我麻木茫然的面孔犹存青春的痕迹/因为我曾死去多次/又新生多次……”诗中描述了当时的真实,变现出对生命意志的尊重,还原心灵走神的一霎,也是显示诗歌能力的极佳考验。正如我们理解的诗歌写作最基本的认识那样:诗歌原始形态就是比拟。把实化虚,虚表实象。如果完全脱离实物自言自语没有那种形象的对应快感必定会少了一层穿透抵达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