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诗作《望月》二读
(2016-08-25 17:29:34)
标签:
安琪望月张左梁辰鄂尔多斯 |
分类: 人论安琪 |
安琪诗作《望月》二读
每个空间的每时每刻都有不一样的安琪
——读安琪《望月》有感
梁辰
在安琪的世界里,天上不止一个月亮,而应该是两个或者更多。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仅北京,鄂尔多斯,应该还有漳州、福州、厦门……的月亮,触角可以伸到安琪内心每一个想到的热土当中。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鄂尔多斯的我和鄂尔多斯以外的我,不是同一个我”,每一时每一刻每个空间的安琪都是不一样的安琪,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这和食指刻意强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意义一样。
“今夜,北京的月亮是我的左眼,鄂尔多斯的月亮,是我的右眼。它们都属于我,却互相不能望见。”那时那刻的安琪化身天使在空中,看着地球上的这两个地方,不仅这两个地方不能望见,心里的两个月亮也互相不能望见。村上春树说他游荡于湖面上,即喜欢远处的青山也喜欢近在咫尺的绿水,他应该算是同时拥有了。而诗中的两地北京和鄂尔多斯对安琪而言应该都有特殊的含义,她是高兴都属于我呢,还是缺憾拥有但不能同时同地的拥有?我们不得而知。
——————————————————
眼睛是对话的容器
——读安琪《望月》
张左
月亮。越亮。作为人类最佳的夜晚伴体,月亮提供无数的对话可能。
一个由眼睛默默触及的心灵场景。安琪在鄂尔多斯奔走后的感慨:“来不及长圆”至少多种情绪在时间里交织。但安琪切断时间、空间、地域。在“我”和“以外的我”中,找到与月亮一样的,变化的我。鄂尔多斯也一样。作为最大的喻体——月亮,北京、鄂尔多斯也归入眼睛这一扇心灵窗户:“它们都属于我,却互相不能望见”。
因此,《望月》完成了安琪内心细腻而又充满变化的世界。她捕捉了“望”的情绪,也是内心光线的反射,对存在的、经过的、成长的过程,有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慰藉。
——————————————————————
《望月》
安琪
离开鄂尔多斯
月亮尚来不及圆满,生命中的三个夜晚
月亮来不及长圆,这不怪它
我从不相信月亮是同一个月亮
世间万物,方生方死,鄂尔多斯的我
和鄂尔多斯以外的我,不是同一个我
同样,有我的鄂尔多斯
和没有我的鄂尔多斯,也不会是
同一个鄂尔多斯
今夜,北京的月亮是我的左眼
鄂尔多斯的月亮,是我的右眼
它们都归属于我,却互相不能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