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空,落到了实处:简读李成诗作《空》/安琪

(2016-07-19 13:23:44)
标签:

安琪

李成

鄂尔多斯

诗歌那达慕

分类: 安琪文论

李成

 

铺天盖地的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遍又一遍

或许

这个世界

会因此而美丽

不经意间

不同的时段

每一个人都会收到

这是多幸福的事

然而

就在今天一大早

我却替好友

写下一张他母亲离世的讣告

 

 

把空,落到了实处:简读李成诗作《空》

/安琪

 

鄂尔多斯有一个马兰诗社,成员上百人,马兰诗社有一个传统,每周要写一首同题诗。本诗就是同题之一。我是在李成的微信里读到的。其时,参加2016鄂尔多斯诗歌那达慕的嘉宾们即将离开这座大气、安静、整洁、现代的新城,我翻阅了一下此次被安排和我对接的李成的微信,第一眼就看到这首诗,这是迄今李成写得最好的一首,跟他此后发给我的完全不在一个水平面。一首好诗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并推举给更为合适的编选家,这是一首好诗该得的命运。本次诗歌那达慕有一个我参加任何诗会都没遇到的情况,主办方为每一位外来嘉宾安排了一个对接的本土诗人,这样既方便外来嘉宾对本城的了解,也方便输出本土诗人。这次对接我的就是鄂尔多斯诗人李成。交流中获悉,除了写诗,李成也写词,有作品被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用作主题歌。我和刘立云老师、曹瑞欣诗友同机抵达鄂尔多斯就是李成接的机,一路上李成热心地向我们介绍鄂尔多斯的一切,看得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他说,每到外地几天,我就想着赶回鄂尔多斯,外面的空气我已经不适应了。他会指着灯光中迷蒙梦幻车流稀少的鄂尔多斯说,多美,一点也不用担心交通堵塞,外界说我们鄂尔多斯是鬼城时我们鄂尔多斯人都笑了,我们正好喜欢的就是这份没有污染的领域。从李成,与会诗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口哨协会,知道口哨竟然是一门艺术,口哨协会的人经常组织口哨比赛,李成的最佳战绩是全国口哨比赛第二名。于是一路上,大家都要求李成吹口哨,李成也果然吹出了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曲子,也因此收获了许多赞誉,舒婷称他为“口哨哥”,伊沙把他写进诗里,诗中说他是“来自民间的口哨大师”。鄂尔多斯诗人都很友善,很尽心,很阳光,对接的本土诗人每次吃饭时间、活动时间、坐车时间都会随时盯住对接的嘉宾,生恐嘉宾拉下。李成也不例外。所以在离开鄂尔多斯前我就到李成的微信翻阅一下,想看看他写出了什么样的诗。这一翻,就翻出了他的必将成为名诗的好诗《空》,说必将成为是因为,凡被伊沙选中推送到“新诗典”的诗,基本就命定要成为该诗人的名作,除了伊沙用自己的影响力施加于该诗的第一推助外,本诗还将获得众多推助,这就是“新诗典”深孚众望之所在。详情可见我的诗作《新诗典为什么能推出名篇》。李成此诗首先吸引我的自然是结尾处的陡然一转,前面层层铺垫幸福感,最后却以讣告作结,确乎勾勒出了残酷的生活真实,对每个人而言,幸与不幸都只属于自己,都仅为自己所遭遇、所感知。任你天大的喜庆日,具体到每个个人,如果你恰好在这喜庆日撞上不幸,这喜庆之喜也必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只能是你恰好撞上的不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因此我们很容易会和此诗产生共鸣。第二,此诗语言表达极为老练,长句短句布局合理,有参差感,句子冷静,哪怕前面所言的幸福也是以一种不煽情不热烈的零叙述口吻说出,显见作者写作本诗时心情抑郁,是的,诗的后面,作者道出缘由:好友母亲离世。当天我即把此诗发送到诗歌那达慕群和我的微信,并@伊沙,而伊沙也在第一时间在群里宣布“订货”,对新诗典诗人而言,这两个字无异于福音。昨天(718日),新世纪诗典推出此诗时我又重读一遍,依然确定自己的判断无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我特别提请大家注意此诗题目《空》与内文之间的哲学呼应,说到底人来世上幸福是空不幸福也是空,中国人对“空”一直很能心领神会。李成用一首诗把“空”,落到了实处。

                                                  2016-7-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世纪诗典”20160718李成日,伊沙推荐:

上月举行的鄂尔多斯诗歌那达慕,比别的活动多了一层魅力:内蒙诗人的才艺水平太高了!走到哪儿都有歌声和舞蹈。本诗作者李成是他们中更绝的一个存在:他是全国业余口哨比赛第二名,他的口里住着一支交响乐队,多少草原与沙漠的美景是在其天籁般的口哨声中进入我眼帘里,活动结束前一天,女诗人安琪向我推荐了本诗,我当场订货。前两日,又见老大诋毁新诗(中国诗坛之怪现象):谢冕说缺少音乐性是新诗软肋——唉!他懂“语感”、“口气”么?瞧本诗,音乐素质如此之好的人都不强加音乐性给诗歌了,但你会读着很舒服。

 

《空》

李成

 

铺天盖地的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遍又一遍

或许

这个世界

会因此而美丽

不经意间

不同的时段

每一个人都会收到

这是多幸福的事

然而

就在今天一大早

我却替好友

写下一张他母亲离世的讣告

 

 

附评:

 

人从生到死,好事与坏事,欢乐与忧愁,入世与出世都是相辅相成的,这并非宿命的对立,而是生命规律的必然。能够洞悉悲欣交集的命运,就能保持良性的生命质量,待人接物也会宽容理性。

本诗出现两个场景,一个接受祝福,是幸福的。一个生命消逝,是悲伤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发差,产生了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在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下,喧闹的、美丽的、幸福的,都将是“空”的,这是作者给出的答案。

本诗中的“空”,指的生命的真相和存在的证据,并不是指什么虚无。死是对生的反抗,生是对死的反抗,最终走向的都是生命的重生。作者采用了“急转弯”的方式表达,这显然是极致的,也是果断的。

                          (康蚂)

 

《空》,一首非常高级的诗,不是说用了多少技法,而是因为太自然了,看起来挺巧妙,实则天成。看起来像解构,实际不是,生活就是这么浑然一体,诗意自在,等待发现者。

                           (朱剑)

 

一首诗的好一定包含很多方面的好,尤其入新诗典的诗。本诗题目和主体之间直觉上的天衣无缝又留下巨大的空间。语感自然流动成韵,忧伤而进取的情感内核更见诗人本质和生活态度。道破生命之“空”的一定是最富有的生活,不是其他。

                           (韩敬源)

 

鄂尔多斯有一个马兰诗社,成员上百人,马兰诗社有一个传统,每周要写一首同题诗。本诗就是同题之一。我是在李成的微信里读到的。其时,参加2016鄂尔多斯诗歌那达慕的嘉宾们即将离开这座大气、安静、整洁、现代的新城,我翻阅了一下此次被安排和我对接的李成的微信,第一眼就看到这首诗,这是迄今李成写得最好的一首,跟他此后发给我的完全不在一个水平面。一首好诗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并推举给更为合适的编选家,这是一首好诗该得的命运。本次诗歌那达慕有一个我参加任何诗会都没遇到的情况,主办方为每一位外来嘉宾安排了一个对接的本土诗人,这样既方便外来嘉宾对本城的了解,也方便输出本土诗人。这次对接我的就是鄂尔多斯诗人李成。交流中获悉,除了写诗,李成也写词,有作品被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用作主题歌。我和刘立云老师、曹瑞欣诗友同机抵达鄂尔多斯就是李成接的机,一路上李成热心地向我们介绍鄂尔多斯的一切,看得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他说,每到外地几天,我就想着赶回鄂尔多斯,外面的空气我已经不适应了。他会指着灯光中迷蒙梦幻车流稀少的鄂尔多斯说,多美,一点也不用担心交通堵塞,外界说我们鄂尔多斯是鬼城时我们鄂尔多斯人都笑了,我们正好喜欢的就是这份没有污染的领域。从李成,与会诗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口哨协会,知道口哨竟然是一门艺术,口哨协会的人经常组织口哨比赛,李成的最佳战绩是全国口哨比赛第二名。于是一路上,大家都要求李成吹口哨,李成也果然吹出了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曲子,也因此收获了许多赞誉,舒婷称他为“口哨哥”,伊沙把他写进诗里,诗中说他是“来自民间的口哨大师”。鄂尔多斯诗人都很友善,很尽心,很阳光,对接的本土诗人每次吃饭时间、活动时间、坐车时间都会随时盯住对接的嘉宾,生恐嘉宾拉下。李成也不例外。所以在离开鄂尔多斯前我就到李成的微信翻阅一下,想看看他写出了什么样的诗。这一翻,就翻出了他的必将成为名诗的好诗《空》,说必将成为是因为,凡被伊沙选中推送到“新诗典”的诗,基本就命定要成为该诗人的名作,除了伊沙用自己的影响力施加于该诗的第一推助外,本诗还将获得众多推助,这就是“新诗典”深孚众望之所在。详情可见我的诗作《新诗典为什么能推出名篇》。李成此诗首先吸引我的自然是结尾处的陡然一转,前面层层铺垫幸福感,最后却以讣告作结,确乎勾勒出了残酷的生活真实,对每个人而言,幸与不幸都只属于自己,都仅为自己所遭遇、所感知。任你天大的喜庆日,具体到每个个人,如果你恰好在这喜庆日撞上不幸,这喜庆之喜也必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只能是你恰好撞上的不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因此我们很容易会和此诗产生共鸣。第二,此诗语言表达极为老练,长句短句布局合理,有参差感,句子冷静,哪怕前面所言的幸福也是以一种不煽情不热烈的零叙述口吻说出,显见作者写作本诗时心情抑郁,是的,诗的后面,作者道出缘由:好友母亲离世。当天我即把此诗发送到诗歌那达慕群和我的微信,并@伊沙,而伊沙也在第一时间在群里宣布“订货”,对新诗典诗人而言,这两个字无异于福音。昨天(7月18日),新世纪诗典推出此诗时我又重读一遍,依然确定自己的判断无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我特别提请大家注意此诗题目《空》与内文之间的哲学呼应,说到底人来世上幸福是空不幸福也是空,中国人对“空”一直很能心领神会。李成用一首诗把“空”,落到了实处。

                         (安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