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琪诗:尼斯恐怖袭击之后‖何光顺评:恐袭之后,诗歌何为?

(2016-07-16 20:20:12)
标签:

安琪

法国尼斯

恐怖袭击

何光顺

评论

分类: 人论安琪

安琪诗:尼斯恐怖袭击之后‖何光顺评:恐袭之后,诗歌何为?

 

尼斯恐怖袭击之后

安琪

 

每次的恐怖袭击

都使我心情沉重

譬如今天

尼斯被卡车碾压

法国又遭重创

80多条性命

横陈主干道

想想不寒而栗

照例总统要发表电视讲话

照例要谴责恐怖主义

照例要说

法国

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有伟大的民主政治

法国不会产生动摇

诗人悉尼说

诗歌不能阻挡坦克

我也想说

自我励志也不能阻挡恐怖卡车

 

          2016-7-15,北京

 

 

恐袭之后,诗歌何为?

——评安琪《尼斯恐怖袭击之后》

何光顺

 

诗歌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安琪的诗总是具有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总是直面着世界的苦难与人生的无奈。她既有女性主义者的自我认同与确证,也有对于人生节奏与速度的哲学化沉思,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对于时代苦难的直击式书写。这篇《尼斯恐怖袭击之后》就是对于当代世界的恐怖主义毒瘤的书写。这首诗歌虽然遣责了恐怖主义,但其重心却在于揭示某种作秀式的政治姿态和艺术装饰并不能真正带来世界的拯救。这首诗歌谈的当然很多,但在这里,我倒不想深入对这首诗的文本细读,而是想从一个引申主题谈开去。那就是一个民主自由之乡的法国为何在当代恐怖主义袭击中如此软弱?

法国民族自从拿破仑以后,就已经向来依赖鲜花和葡萄酒来展示魅力了,这种魅力数度被德国人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如果不是仰仗海峡对岸的英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恐怕这个自由民主之乡只能成为德国强权政治的某种装饰和点缀。法国人是可爱的,却也是无力的,在面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地区时,或许可以抢得土地和财富,但在面对外来的强权力量和内部的恐怖主义毒瘤时,它已然丧失了一种清除毒素能力。安琪的诗歌其实指出了法国这种依赖浪漫想像和自我安慰的阿Q式主义的失效。这已然涉及一个深刻的思想主题。

当然,我更多地是想引申出一个历史性主题。那就是法国希望用鲜花和爱来阻止恐怖主义,这实际代表着一种精神的枯萎,代表着一种力量的丧失。当一个法国男人抱着在恐怖主义袭击中失去母亲的女孩,并安慰处于惊恐中的女孩对于恐怖主义的诘问:“我们有鲜花和爱……”我不知道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一种作秀式的道德崇高固然能赢得很多赞许的目光,却极可能并不能安慰恐怖主义幽灵笼罩中的受伤的灵魂!

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只依靠祈求和平,而获得和平的。然而,如果像美国当年那样奉行一种孤立主义,或许也可以将恐怖主义与战争火星拒之于国门之外。然而,法国真正是因着道德的高尚和民主的博爱来推进其国家政策的么?实际上,法国并不如此崇高,某种真实状况会让那些对自由和民主怀着青春少女想像的人们受到伤害。如果从自然正义的角度来说,或许,法国今日所遭受的暴恐袭击是对其昔日的殖民地时代所加诸的伤害的补偿。

这种被迫补偿式伤害,其实并非不可避免,然而,却又难以避免。因为,当殖民地时代过去以后,法国既没有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大国的广袤土地和战略纵深,也没有曾经的殖民强国英国那样世界性优势。当法国希望维持世界大国地位时,付出了远比英国更加沉重的代价。在殖民主义时代,英国凭借其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地理优势,避免卷入了欧洲大陆的内部角逐,并以巧妙的战略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从而获得了全世界的霸权。这种殖民霸权在历经两百年后虽然也丧失了,但其中一个最具有永恒性的成果就是让英语文化主导世界,故英国国力虽然弱化,全世界却主要是英国化的。在文化心理上,英国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英国可以慷慨地让苏格兰、爱尔兰投票表决是否独立,因为既然世界已经按着英国殖民主义时代所给定的文化方向继续向前发展,以英国为主并延伸出的美国文化也统治世界,而英国也无需再凭借武力统治世界,那么,英国人的从容和坦然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法国总是焦虑法兰西的大国影响和文化影响的丧失,所以要捆绑德国一起组织欧盟,以避免被从欧陆中心崛起的力量再度打趴下,为了维持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地位,全面向前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开放公民权和自由往来权,让硕果仅存的前殖民地对这此前的宗主国产生一种归附心理,而支撑其虚假的大国地位,似乎便成为一种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对地中海对岸的前殖民地的开放不过是一种恩赐中的平等,实际蕴藏着历史的不平等,那曾经的掠夺始终不能消解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些前殖民地民众的内心的不平衡感,以及因着不同宗教文化信仰所带来的屈辱和愤怒。在法国这里,那种来自法兰西忧患意识消失后的民众在虚假的繁荣中所获得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自傲,掩盖了内在的地域性和宗教性危机,这真所谓,上天予人,是公平的,先予之,而后必夺之,或许,现在要夺取欧洲文化曾经施加于他种民族的苦难的时代已然来临。

当然,这话说起来轻巧,但却都要以一个个体生命的殒落来敲响每一次向天地偿还的钟声!为,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民族从三代到春秋以来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汉魏以后融入的佛家文化的巨大张力和弹性,虽然没有那种向外扩张的掠夺性,却也多了些包容中的和平与宽容。华夏民族(以汉族为主体)虽有对其他民族的某些战争,但都多以保障自身安全和反击他民族掠夺的防御性战争为主,或者是在文化已然融合周边以后,而有的某种文化认同中的统一战争。此或也华夏民族长久之道。

恐怖袭击之后,诗歌何为?不是献出鲜花和爱情,也不是宣泄仇恨和愤怒,或许将是进入人类历史和个体灵魂深处的再次自我省思!安琪的诗歌就是在进行着这种痛苦的灵魂之思,她不唱赞歌,不进行悲情演绎,而冷冰冰的直面某种虚夸的表演式同情,并刺破那表演式同情的伪善面具与不堪一击!

 

                                              2016-7-16,广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