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对自我的表达”

标签:
华南师大李永中黄钦才安琪诗歌讲座 |
分类: 人论安琪 |
“诗歌是对自我的表达”
——中间代诗人安琪来我院讲学
撰稿人:黄钦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宓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论断: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哲学是气化的人生(气体:汽),诗是蒸馏过的人生(液体:水),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固体:冰),戏剧是爆炸的人生。本次交流会的主持人李永中老师则说:诗歌是我们心灵的飞地。2015年11月27号的下午,在华师文一栋四楼的写作教研室里,中间代诗人安琪阐述了她对
交流会主要分为诗人分享和现场互动两部分。在分享环节,诗人安琪从泰山之旅与《忆泰山》的创作说起,用其质朴的话语,结合自身的写诗经验,饱含热情地讲述她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并对有志于写诗的学生支招。诗歌是对自我的表达,写诗要过好语言关,这是安琪分享的两大“招式”。
在“第一招”里,安琪首先强调,要珍视切身体会,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在《忆泰山》一诗的创作上,安琪坦诚,自己对那次的泰山之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因受人所邀,便写下了这首诗。但写完之后,她自己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她说的是她自己的感受、想法。且看:“是的,我曾在缆车中掠过十八盘/因此我对泰山没有记忆,我的脚对泰山/没有记忆,它不曾酸过痛过,不曾向伟大的泰山卑躬/屈膝过”。这就有别于思维定势下的千人一面——表达对泰山的崇敬、赞美。同时,安琪指出,我们平时的很多想法、表达话语其实来自于书本、长辈们的教导,并非自己的内在感受,所以,在创作时,这些东西要经过我们内心的转化,这样,才能使作品带上个人的气息。
怎么才能有效转化呢?这离不开“第二招”——过好语言关。安琪认为,在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体的创作中,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是最高的,诗歌是靠语言取胜的。一首好的诗歌,它所传达的信息不会亚于一篇洋洋洒洒的小说。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安琪先是对当前诗歌界流行的两种语言风格——学院派和口语派进行评述,让在座的同学对当代诗歌创作的潮流有了更切实的认知。“学院派的创作,也称作技术主义,他们的作品往往找不出字词间的逻辑,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它源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虽然带有些‘游戏性质’,但很好地启发了现代的创作思维——不被现实的存在所束缚。我自己就是从这条路子走出来的。”
接下来安琪又针对年轻人的创作给出一些指导。她激动地说道:诗神大概是比较关照年轻人的,那种青春的烈火焚烧的状态,能把一切东西都烧进去。比如自己早期的作品《九寨沟》就把当时北约轰炸南联盟的事件写进去了。她还指出,诗歌创作的开窍也是很微妙的,有时候在某个瞬间就达到了。所以作为年轻人,要敢于去摸索,去创造。至于语言的锤炼,安琪提出,要恢复对修辞的使用,尝试词性的变换,最重要的是,对同样一个事物,要有自己独特的观察与表达,让人一看,这语言就是属于你的创造。“你们可以成立一个写诗小组,互相出题,比较之下好诗是看得出来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探索。”这是一个十分实际的建议。
自然地,交流会进入第二部分,现场互动。一是现场创作,安琪出了两个题——“冬天在广州”和“矿泉水”,在场的老师、同学即兴创作,然后分享,再由安琪点评。这里录下两个作品及简评。《冬天在广州》(韦亮节同学作):“冬天到广州/但它扑街(注:粤语词)了四次/冬天,在广州是后娘养的/在广州,冬天,是夏天吃剩的年轮。”安琪点评:我很喜欢后两句诗,这种语言就是个人化的表达。《矿泉水》(何光顺老师作):清兮浊兮,流动的生命在山里,/当你死亡,便有了价值,/矿泉水,就是你作为木乃伊的奠名。”安琪点评:看到矿泉水是流动的生命的死亡,这是我没有想过的,很特别。二是现场提问,安琪做出了相关回应。她认为,所谓诗歌的边缘化、没有读者是一个伪命题。另外,她指出,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灵感,写诗本身并不花时间。
窗外的夕阳伴着霞光,热烈的讨论接近尾声。安琪最后补充说,作家网、上海交大每年都有全国高校征文活动,希望同学们去试一试;广州也是个诗歌活动比较活跃的城市,大家应该多关注,找一些感兴趣的参加,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主持人李老师等人则做了简短发言。广外的何老师说,诗歌靠的是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对个体生命的灵魂与痛感的呼唤,是我们与自然、与生命、与宇宙、与死亡的对话。我们要敢于去写,同时还要发现自己的兴趣何在,然后去跟相关的人群进行交往,增长经验。
李永中老师在最后总结时引用了荷尔德林的话:“在这贫困的年代,诗人何为?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