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暨“闽派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5-12-01 21:22:14)
标签:
福建文以界闽派批评闽派诗歌安琪中国现代文学馆 |
分类: 安琪文论 |
在2015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暨“闽派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5年10月9日。中国现代文学馆)
安琪:今天大家对闽派或闽籍的提法各抒己见,原先我也觉得闽籍似乎更妥,但刚才我突然发现,闽派更合适。因为倘若以籍贯定论,则那些外省人才到福建发展的诗人、学者,如何定位?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人才的流动十分普遍,据我所知,至少在诗歌界,已有很多外省诗人在福建生存定居了,这些人若以闽籍就不好放置,若以闽派,则顺理成章。
身为闽派诗人中的一员,我切身感受到闽派学者,闽派诗人及闽派编辑对诗人的重视与扶持。1994年我刚开始起步,就得到舒婷老师和陈仲义老师的推介,舒婷老师推荐了五六位诗人给台湾《创世纪》诗杂志的“福建诗人小辑”专栏,并撰写《退役诗人说三道四》一文对入选诗人给与评述,我是其中之一。前天我们作家网访谈洛夫老师,洛夫老师还说到这事,他说,当年的这个专辑使他记住了我的名字。陈仲义老师则在关于“语感诗学”的一篇论文中用一整节的篇幅对我的诗作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那篇文章发表在1995年的《诗探索》,是我第一次在诗歌学术刊物上被评论到,对我的鼓励非常大。1995年我获得第四届柔刚诗歌奖,在福州举办的颁奖典礼上,王光明老师撰写并宣读了授奖词。1997年我的第一本诗集《奔跑的栅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孙绍振老师为该书撰写序言并刊登于1998年《诗刊》杂志。1995年,我在《人民文学》发表的三首诗作也是得益于蔡其矫老师的推荐。今日细数,我很感动,几乎所有福建诗歌前辈都帮助过我,我的诗歌之路就是在这么多诗歌前辈的推送下才如此畅捷。
必须感谢的还有长期担任《福建文学》诗歌编辑的郭志杰老师和《厦门文学》的谢春池老师,两位老师的诗歌判断力极为敏锐,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刚冒出的诗歌好苗子并全力推助。两位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点,只认好诗,至于诗人们与不与他们交往,不重要。与两位老师相处特别简单,只需把稿子投过去即可,连三言两语都不用写,质量高他们自然会刊登。后来我也有机会担任刊物编辑,总是以两位老师为楷模,只认稿子,不认人。
福建的诗人们就是像我一样,在这么良好的诗歌氛围里茁壮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于《福建文艺界》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