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马知遥关于当代诗人群体生态调查的提问

(2015-01-04 14:09:09)
标签:

马知遥

安琪

诗人生态调查

漳州

北京

分类: 人访安琪

当代诗人群体的生态调查

被访诗人姓名:安琪    职业:编辑    年龄:45   访谈时间:2014,12,28

调查人:马知遥

 

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第一首诗歌是什么?

安琪:1985年读高二时写了第一首诗,诗题《我的眼睛》,被语文老师范文基先生在课堂上展读。依稀记得那首诗写的是什么样的眼睛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事物这样一个主题,意思到了,表达却不到位,有点押韵,诗已散佚。那是我中学时代唯一一首诗。1986年考上漳州师院中文系后加入“苔花诗社”,开始写诗,同学杨亚伟还帮我蜡纸刻字滚筒油印装订成小诗集《爱的小诗》,明显这是一本受席慕蓉影响的青春诗作,至今不敢回看——当然,手头也没有这本小诗集了。

 

2、自己写诗的第一位老师是谁?受谁的影响最深?

安琪:让我真正明白什么是现代诗、真正掌握现代诗写作秘籍的老师是我同乡的诗人陈道辉,那是1992年的事。从诗歌开始起步一路走来,受过不少诗人的影响,席慕蓉、道辉、海子、超现实主义诸多诗人,一直到庞德,最深刻地在我的写作和行动上打下烙印的是庞德老爹,他吞吐万物于诗篇的能力拓展了诗歌文体的边界使之抵达无穷,在庞德“诗篇式”的写作中,诗歌才真正是文学皇冠中的明珠,它有小说的容量、哲学的思辨,和诗意的敏捷。

 

3、发表的第一首诗是在什么刊物上?还记得吗?当时的心情怎样?

安琪:以“黄江滨”为名发表的第一首诗应该是在诗刊社刊授学院主办的《未名诗人》上,诗名《与韩信语》,时在1989年,我的辅导老师朱先树先生为此认为我是中年男人,那首诗追述了韩信的一生,反思了韩信为何会被刘邦灭九族,因为他看清了项王徒有匹夫之勇却没看清汉王的阴险狡诈。在当年的刊授学员改稿会上,朱先树老师从他的众多学员中选中我参加后才发现我只有20岁,是个从未离开过漳州的女孩,他有点吃惊。那一年的刊授学院改稿会我平生第一次出门就到北京,住在老鲁院。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201412月我到中山领取“首届阮章竞诗歌奖”遇到诗人子午(当年他叫呢喃),这是我们阔别25年后的重逢,感慨改稿会后大家各自改了笔名,各自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我们也细数了改稿会上各奔东西的诗友,25年来,有的还在文字上相逢,有的已不知所踪。《与韩信语》发表时心情应该很激动吧,但已记不得了,所能记起的是,为了写作此诗,我把《史纪》“淮阴侯列传”细细读了几遍。

 

4、写诗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安琪:曾经有一只生活在一口名叫漳州市芗城区的井里的青蛙,因为刻苦修炼诗歌功而突然神力大展跳得更高,某一天它经由无意间的一跃似乎窥见井外另有一番奥秘,这只青蛙于是想,难道,除了我头上这圆圆的直径三尺的天之外还有更大的天?不行,我要去看看。主意一定,青蛙终于在某个时刻跳出井外,一蹦一跳来到一口名叫北京的井,在这个直径三千米的井里,有无数无数的青蛙,蛤蟆,鱼虾蟹还有龙蛇,青蛙觉得好紧张,原来它生活的直径三尺的井只有它一只青蛙,它一点压力和恐慌都没有,现在,一切难有定论。

    我就是这一只从三尺井跳到三千米井的青蛙。诗歌就是帮助我跳出三尺井的那个瞬间力量。因为诗歌,我在对女性而言并不年轻的33辞职并净身出户北漂,于今回想确实非常冒险,也颇为不可思议。

 

5、以诗人的身份生活在人群中有什么感觉?

安琪: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诗人。诗歌是每个诗人的祖国,在诗人自己的祖国里,诗人们有自己的语言表述和行为举止,无论怎样都很自在。而在“诗歌”这个国家以外,诗人们就得遵守“他国”规矩,难免有诸多不适。我幸运地一直生活在“诗国”里很少与“国外”接触,因此很放松很从容。偶或不幸来到“他国”,我便木讷、沉默、发呆,仿佛智障患者一样脑子不灵光,话也不会讲。我喜欢呆在“诗歌”这个国里。

 

6、周围的诗人朋友多吗?平时怎样来往?

安琪:到北京后我一直在诗人朋友的公司工作,工作性质分别是出版、编刊和网站,都是与文字有关的事,来往的自然也大都诗人朋友。北京的诗歌活动很多,我一般也会参加,北京太大,平常诗人间大都不往来,要见面就只能依托活动。沟通一下信息,激情碰撞一下,是这些活动给我的收获。当然,活动太多的话也就成为负担了,这是我需要警醒的。

 

7、大家经常举办诗歌活动吗?多长时间举办一次?有固定的人群吗?

安琪:北京的诗歌活动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1诗人群体多,不同的诗歌群体常隔三差五地举办各种名目的诗歌活动是一块;2)北京各高校诗歌中心或文学院举办的活动也是一大块。两者合起来,每个月平均有那么两三次也就很自然了。在北京久了就能知道,谁主办的活动去的话一般会遇到哪些人,诗人群体相对比较固定。

 

8、喜欢参加诗歌活动吗?在活动中大家通常做些什么?

安琪:目前还是喜欢参加一些活动,主要为的和诗人朋友见见面,平时专门见面的机会基本没有,借着活动见见面也挺好的。通常大家聊聊天,沟通一些信息,交流一下对诗歌、诗人的看法,送送诗集什么的,也挺好的。

 

9、坚持诗歌创作多少年了?取得了哪些成绩?

安琪:如果从1992年开始懂得怎么写现代诗算起,迄今已22年。成绩自己说了不算,得时间说了算。

 

10、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诗歌成就了你的事业吗?

安琪:托诗神的福,北漂8年后终于遇到一个对诗人有理解、爱护之心的人愿意与我成家,我也就算从浮萍般漂游的状态中着陆了。诗神最终成就了我的一切,万分感谢!

 

11、    你的亲人们怎样看待你的诗歌创作?

安琪:2012年我在北京成家后,我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没遇到现在的爱人,你的写作就是没用。母亲的话很朴素,也代表了我漳州亲人们对我写作的态度。当然,我个人不认为写作没用,没有写作,我一无是处。我现在的爱人非常支持我的诗歌创作,这是我的幸运。

 

12、    你的同学们欣赏你的诗歌吗?

安琪:不太清楚。我有初中微信圈,高中微信圈和大学微信圈,大家都不谈文学,我不知道他们对我写作的态度。当然,他们会称呼我“诗人”,我也区分不出贬义还是褒义。

 

13、    你的作品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传播?

安琪:20世纪主要是纸媒的发表,21世纪主要是网络的传播。

 

14、    你出过诗集吗?

安琪:出过。头头尾尾、厚厚薄薄共出过7本,大都自印没有书号。有书号的几本也是自费,诗人出诗集大都自费,不知是诗人的羞愧还是时代的羞愧。

 

15、    你想继续写下去吗?有什么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安琪:当然想,但不知有无这种继续的能力,祈愿诗神助我!我的诗歌观念在不断的变化中导致我的写作一直没有固定的风格,我也不知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但我知道,这种“不固定”使我很难在一种写法上走到底,也很难有自己一个稳定的写作同道圈,我为此苦恼。

 

16、    你认为当前中国的诗歌创作存在哪些问题?

安琪:没有什么问题,中国当代新诗已经可以与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诗并肩甚至不逊色。

 

17、    诗人的生存环境如何?

安琪:当然不如其他文体,诗歌养活不了诗人,其他文体可以。

 

18、    你对从事诗歌创作还有信心吗?

安琪:不敢说有,因为还没从瓶颈中走出。

 

19、     你现在还经常投稿吗?通过什么方式?

安琪:不经常。写作时间这么久,年龄也不小了,不好意思一直投稿。总得把版面留给年轻人吧,咱们要是投稿了,人家编辑不乐意刊登不是伤感情了吗?

 

20、 你认为目前满意的诗歌媒体有哪些?包括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你认识你更喜欢哪种发表方式?

安琪:《诗歌月刊》一直在纸质诗歌媒体中较具先锋性。新媒体中比较关注诗生活。我觉得新媒体的影响力会更大些吧。没去考察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流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