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2014-11-03 11:58:51)
标签:
安琪极地之境庞德柔刚西方超现实主义 |
分类: 安琪随笔 |
#外国诗歌之于康伟是什么?请听康子自道:作为曾经的诗歌作者和永远的诗歌读者,外国诗歌于我有救赎意味,其意义在于打开许多秘密通道,从而丰富观看世界、观看词语的方式。
#2002.12——2003.04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大渡过的,时贵州《青年时代》杂志移师北京,我受聘担任编辑,该杂志在北大租房办公使我意外地在此熏陶数月旁听了许多课程,省略的学费恰好抵消一分未见的工资。五月,非典爆发,更兼盘缠花尽,遂离职撤往大兴远村,祁国的文化公司全心编辑《中间代诗全集》,《青年时代》很快也撤回贵州。今日重返北大校园,原先租住办公的那排平房已拆了重建新楼。回想当年在办公室上网至夜深,雪夜翻爬铁门回筒子楼,高帮高跟鞋居然手脚麻利未曾跌落一次,真是青年气盛而胆大。
#今天(2014年11月3日),到北京大学朗润园中国诗歌研究院参加了“从维尔泰到圣-琼.佩斯”,认识了法国大诗人维尔泰。维尔泰首次在中国出版散文诗集《远航》,据其所言,这是他向圣-琼.佩斯致敬的一部散文诗作。圣-琼.佩斯著有散文诗《远征》。维尔泰写作时仿佛被什么力量促使着也采用了圣-琼.佩斯写作《远征》时用长句子推动的方式。在研讨会上,维尔泰说到了法国散文诗的传统,确实的,波德莱尔、兰波、谢阁兰、圣-琼.佩斯和如今的他都有散文诗名世。比较有收获的是他分析了圣-琼.佩斯散文诗的语言特征:长句子,犹如波浪一浪推着一浪往前走。维尔泰自己的风格自然也是圣-琼.佩斯式的。
#乘地铁回家的路上我把维尔泰的《远航》读完,我更愿意视之为长诗。西川近年许多诗作就是这种形式,视觉上一段一段的构成全诗。
#“从维尔泰到圣-琼.佩斯”,这个主题很有意思,采用倒推式由现在及过去,仿佛一种回望,如果反过来“从圣-琼.佩斯到维尔泰”,那就仿佛活着的人在自己拔高自己,把自己纳入诺奖得主的这个谱系里。
#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比较自足,每一篇都独立成篇。圣-琼.佩斯则采用每一小节就是一个长句子的方式,滚浪式的一个句子推动一个句子往前走,这种写法适合表达远行主题,犹如音乐中的交响乐而非单首曲子。圣-琼.佩斯出生于加勒比海,与大海有亲密接触,他的句子因此就像滚浪一样。(维尔泰语)
#圣-琼.佩斯的字母表比同代人广阔,我觉得西川也是。
#因为维尔泰,我重新萌生阅读圣-琼.佩斯的欲念,可见,“后人是可以救活前人的”此言真正不差。任你圣-琼.佩斯是诺奖得主,倘不是今日相遇维尔泰看到他对你的崇敬,我也会把你继续放置在我的书架上,书架上未被翻阅的诺奖得主不只你一个。
#若非参加“从维尔泰到圣-琼.佩斯”活动,实在不知北京西山金山寺的金仙庵景亭是法国著名诗人圣-琼.佩斯曾经驻足的地方。圣-琼.佩斯的印象派长篇散文诗《远征》也是完成于这个道观并获得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现在,金仙庵景亭已经中坤集团捐资按原貌复建,并更名为“圣-琼.佩斯亭”,由谢冕先生题写亭名,于2014年5月8日正式揭幕。维尔泰参加了当天的揭幕仪式,那应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在登喜马拉雅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高度的垂直感。维尔泰的感受我等只是文字上的记录,骆英才能有身心上的共鸣。
#法国诗歌的遗憾是形式感过强阻碍了生命气息的辽阔,直到圣-琼.佩斯出现。维尔泰如是说。
#诗,建立在自由之上。(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