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第一朗读者》
(2014-03-07 23:29:48)
标签:
《亲历第一朗读者》安琪深圳从容文化 |
分类: 安琪随笔 |
《亲历第一朗读者》
安琪
2013年11月23日,我作为第一朗读者第二季第七期的主题诗人之一(另两位为黄礼孩和李似弘),参加了在深圳福田区主题音乐馆举办的题为“命运的秋天”的朗诵演出,这是我见到的最为用心也最为震撼的一种朗诵形式,当时暗暗地告诉自己,回来一定得写篇文章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不意竟延迟到今天才动笔,不是我不想写,是想了几次开头,总觉得笔力不逮,生恐挂一漏万,还原不了真实的朗诵现场,而留下遗憾。
我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果你没亲临第一朗读者现场,你永远想象不出它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第一朗读者永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第一朗读者有很严密的运行程序,组委会提前半年就会通知主题诗人提交30首诗及相片简介,于是你在到达深圳的当天就会收到一本印制讲究的朗诵册子,这本诗歌手册无论版式还是字体字号都显示了主办方优异的审美品质。当你走进朗诵演出现场,你将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舞美设计、招贴设计、灯光设计……第一朗读者都做到尽善尽美,诗歌就该享有这样的尊贵礼遇,你会不由得这么想。
第一朗读者有自己的创作团队,艺术总监从容也是第一朗读者的发起人,同时也是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她充分调动整个深圳文艺队伍的能力真是超群,深圳文艺人才之丰富、全能,也真是超群。我们这期的导演于卉怡针对我们三人的作品而构想出的符合我们各自诗作的风格,令我们佩服不已。毫无疑问,于导演深入研读了我们三人的诗作,因此她对我们三人作品的把握才能如此到位。她赋予黄礼孩诗作以古希腊神性的光辉,她用中国古典意境来解读李似弘诗作,用超现实的破碎之美来定义我的诗作,都是非常准确的。
明确了三人的诗歌风格后,导演在舞台背景(主要是屏幕投放的PPT)、演员演绎(包括服装、道具)、音乐伴奏等方面,就都围绕着每个人的主题走,诗歌也因此被全方位地激活,已经不是单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了。应该说,把文字变成声音和画面和行动是一项非常考验导演理解力、审美力和执行力的大工程,事实证明,于导演和演员们都是出众的,他们扩大了我们诗句的想象力并把想象力落到实处,让诗句焕发出光辉。
必须感谢音乐人李戈对我们三人诗作的谱曲和演唱,当宛如天籁的声音如此切近地在那个下午响起时,我们几乎不敢相信那就是我们的诗句,同样地,李戈赋予每首诗的旋律也都贯注了她对诗句本身的感知,这感知甚至提升了诗句本身!我们都非常期待李戈能把这些歌曲制作成CD,我们同样也非常期待第一朗读者的每一场都能有CD存留下来,真的,在如此丰盛的视觉、听觉盛宴面前,我感到我贫瘠的文字传递不了现场的冲击力。
在第一朗读者现场,诗歌得到了尊严,诗人也得到了尊重。而每一场特邀的批评嘉宾对主题诗人诗作的解读,也是一次面对作者和观众的诗歌讲习,同样有它积极的意义。
因为第一朗读者,我无限羡慕深圳人,他们,可以期期在这个诗意的现场得到精神的沐浴和灵魂的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