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安琪诗作《风过喜玛拉雅》/邱景华(《诗探索》2013年第3辑,中生代诗人研究)

(2013-12-13 16:42:11)
标签:

邱景华

诗探索

吴思敬

安琪

中生代诗人

文化

分类: 人论安琪

精神的自画像

——读安琪诗作《风过喜玛拉雅》

 

                                                  邱景华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通过不断否定的句式,构成一种圆形的内在结构,达到文本开放的目的。

一开篇,先写翻过世界屋脊喜玛拉雅的风,有多高,有多强劲!对比之下,翻不过喜玛拉雅的风,自然是何等地沮丧。(“风”,在诗中是一种隐喻,隐喻追求人生目标的各种人物。)这种对比,是多数人的看法和见识。但随后,叙述者开始否定的思维:

翻不过喜玛拉雅的风,不仅沮丧,更会“自得”:“它不奢求它所不能”,这种不强求的自得,是一种人生智慧,所以,有它的快乐。“它就在喜玛拉雅中部,或山脚下,游荡 一朵一朵嗅着未被冰雪覆盖的小花”。这两句是写实的意象,前面是想象,是虚写,由虚而实。写得非常细致,“游荡”一词,用得很好,把自得其乐的风,写活了。因为是快乐地游荡,所以,才有闲情一朵一朵地嗅着花香。这是倒装句,原本应是:嗅着一朵一朵未被冰雪覆盖的小花。之所以倒装,是为了突出一朵一朵地嗅着。这样,整个写实的画面感更加鲜明、强烈。如果没有这二行的写实意象和画面,第一节,就显得太虚,议论太多。有了这两行,就有了虚实融合的情境和场景。

第二节一开始,又出现否定句式:对翻不过喜玛拉雅而感到自得的风,再一次否定:“居然有这种风不思上进,说它累了/ 说它有众多的兄弟都翻不过喜玛拉雅 至于那些翻过的风/它们最后,还是要掉到山脚下”。这次否定,是为了打破单一的思维,从一个新的视角,把读者引向一个新的层面,引向思考追求人生目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第三节,又好像是对第二节的否定:风原本是无形的,叙述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具像地写出即便是翻过喜玛拉雅的风,翻过之后:“它们将被最高处的冰雪冻死一部分/ 磕伤一部分 当它们掉到山脚下,它们疲惫,憔悴 一点也不像山脚下的风光鲜 /亮堂。”所谓败翎鹦鹉不如鸡。实际上,又回到对第一节翻不过喜玛拉雅而自得之风的肯定。

此说亦有理,引发了我们有关“盛极而衰”的联想:比如,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弃世自杀;比如,鲁迅在《野草》中引用裴多菲的诗句,希望如同绝望。希望实现之后,常常又变成绝望。人生最高目标实现后,就是走下坡路;比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好就是了……

但是,第四节却又是对第三节的否定:“我遇到那么多的风,它们说,瞧瞧这个笨人 做梦都想翻过喜玛拉雅。”即便是“笨人”,明知道自己翻不过“喜玛拉雅”,还是连做梦都想翻越,还是不甘心做只在喜玛拉雅中部或山脚自由游荡的风。

这又是回到开篇:对翻过喜玛拉雅的强劲之风的赞美。看似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其实不然,它与开篇时单一的赞美不同,通过几次的否定之后,叙述者也经历了对各种人物在人生中,对最高目标追求的不同境界之反省:不再是单一的肯定或否定。

这就是圆形结构的艺术功能:通过不断的否定,激发内在思路的不断循环,从而引导读者不断阅读文本,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参与文本的阐释。这就是文本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文本”的特点,就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结论,只是提供人生追求的多种可能和多种形态,邀请读者参与阐释,把结论留给读者。

安琪这首诗,所展示的是追求人生最高目标的三种境界:

一种是能翻过喜玛拉雅的最强风,但能达到人生最高目标者,毕竟是极少数。第二种是经过努力之后,只能到达喜玛拉雅中部或山脚的风:多数人在一生中,再努力奋斗,也只能达到一定目标,但能知足常乐,也不是太多,因为需要有人生的智慧。第三种是不能达到人生最高目标的“笨人”,但做梦都想翻过喜玛拉雅,“笨人”把它当作人生的信仰,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一生都是努力!

这样的三种人,三种人生的境界,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赞美那种,否定那种,而是一一写来,展示了一种人生追求的全景图,表现出一种成熟的人生视野和宽容而博大的胸怀。这是安琪经过北京十年奋斗、十年历练,人到中年之后的一种心灵的成熟和精神的升华。于是,对各种人群的多样人生,不再是简单地否定和肯定,而且具有更开阔的眼光和宽容,对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成熟,表现在诗艺上,就是摒弃了火气和张扬,无须用高深而艰涩的语言,无须提高声调,只须清浅的口语,淡淡地抒写人生的大思考。

用清浅口语来表达人生哲理,犹如“谈笑说真理”,是一种高境界和高水平。它把生活中的口语,转换成诗的语言,在诗的语境中,产生出新的意义,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和精神上的思考。

谁不想作翻过喜玛拉雅的风?谁不想到达人生目标的最高峰?成就感,是人与身俱来的最高需要。但作为理想,作为希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到达人生的“喜玛拉雅”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出现了多种的人生选择和多样的努力。

虽然自谦为“笨人”,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觉悟,也是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自我调侃。人到中年的安琪,在北京、在诗歌界拼搏了十年,已经饱览了诗坛的各种风景,见过了各色的诗人和大腕,历尽人生和事业的艰辛与坎坷,再也不是十年前,那个单纯而狂热地心怀梦想和雄心,到北京打天下的青年女诗人。

如今,她虽然已经知道即便到达了事业的最高峰,紧接着就是走下坡路。但她的雄心依旧,只是少了狂气,多了坚忍,她还会心怀着翻越喜玛拉雅的梦想,把它当作人生的信仰,继续诗歌的道路上跋涉。

我以为,这首诗所传达出来的,是隐藏在她的心灵中的誓言,也是她精神的自画像。

瞧瞧,这个“笨人”!

 

                                              2013年1月,宁德。

 

风过喜玛拉雅

 

                                 安琪

 

想象一下,风过喜玛拉雅,多高的风?

多强的风?想象一下翻不过喜玛拉雅的风

它的沮丧,或自得

它不奢求它所不能

它就在喜玛拉雅中部,或山脚下,游荡

一朵一朵嗅着未被冰雪覆盖的小花

 

居然有这种风不思上进,说它累了

说它有众多的兄弟都翻不过喜玛拉雅

至于那些翻过的风

它们最后,还是要掉到山脚下

 

它们将被最高处的冰雪冻死一部分

磕伤一部分

当它们掉到山脚下,它们疲惫,憔悴

一点也不像山脚下的风光鲜

亮堂。

 

我遇到那么多的风,它们说,瞧瞧这个笨人

做梦都想翻过喜玛拉雅。

 

2007/2/3。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