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之惑:关于《极地之境》
(2013-05-21 20:47:17)
标签:
安琪极地之境卧夫晴朗李寒 |
分类: 安琪随笔 |
赠书之惑:关于《极地之境》
安琪
话说我的《极地之境》出来后,A就在微博里公开向我讨要诗集,我是这么回答的,等两年后退货再给你吧。A马上回答:理解。A是同龄人,也同样辞职北漂,能够明白彼此的难处。有一个现象很奇怪,似乎向人要书是一件应该的事。而且似乎要的人都有充足理由:因为跟你是朋友,因为爱你的书……
不必分析因友而讨,因爱而要的逻辑是否成立,只要举出一点,你的朋友开服装店或饭店,你是否可以理直气壮地进去拿你爱的衣服吃你爱的饭?显然是不可以的,那么为什么人家出书你就觉得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更何况诗人出书大都自费。诗人丁燕、唐果都曾在微博上表达了爱一个人的作品就要去购买的意思。我虽没直接形成文字,但内心是完全认同并按着这个原则在走的,我已网购了不少我喜欢的诗人诗集和译著。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我自己从不要求别人送我书,也非常不喜欢别人向我讨要书。也许你没讨要,我一时心怀不忍,也就送了。一讨要,我的逆反心顿起,把自费出书的不痛快一并引发,也就怒形于色了。往深层细想,舍不得送书更多的包含诗集的不可复制,自印诗集一般印数不多,不像超市物品源源不断,一旦送完了,就没有了。格式的五百本诗集不到两年就送得只剩五十本,其他两千本跟我一样还在走发行。
出书送人谁都免不了,莫言肯定也有他必须送的人。晴朗李寒曾在微博发出告诫:“一个经验,给诗人作家,千万别把书赠给官员,他们离职换岗跟走马灯似的,你给他书上的签名还热乎呢,他抬屁股走人了。那些书自是无暇顾及,于是便一股脑儿出现在了收废品的手里”。我当时很想回他,何止是官员,非官员也大都无暇顾及赠书的。我咨询了一些朋友,大都坦言,有时间和精力他们还是愿意去读经典而非同代人作品,除非那人作品特别好,或者那人是他们的朋友。诗人卧夫赞助过好几个诗人出书自己却一直不出,他说,我看到太多诗人送出书后人家根本不拿,吃完饭屁股一拍走人,书就丢在那。
卧夫的话有点绝对,好诗人的好诗集我还是很期待的,如果他/她要赠我的话。但话讲回来,如果你一直不出书,确实不利于不了解你的人了解你,也不利于想了解你的人了解你。如果你的作品足够优秀,经济条件又许可的话,我还是觉得出本诗集好。以前我老以为人们想看我的诗自然会到博客看,后来我发现我自己都很难得到其他人博客看他们的诗,电脑阅读眼睛累,心气躁,实在读不下去,也就很难去感受一个人真正的书写。2012年,我自印了长诗选《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后,效果很好,收到很多朋友惊讶的肯定,他们以前只隐约知道我写了一些长诗,但不知究竟。2013年我于是趁热打铁,继续印了北京十年短诗选《极地之境》,相信会继续带给我更多知音。
今天,我拿出了两个笔记本给格式看,我说,长诗短诗的赠送和购买情况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谁买书了,送给谁了,都有一本清楚账。格式笑说,我也是啊,家里也有一个记录本。
对书的去处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成果的珍爱。借此机会也感谢那些购买长诗选《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的朋友,你们的购买都有一份友情的成分在,我已牢牢地记在纸上,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