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北京聆听花开的声音
--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日记
郭守先
鲁迅文学院办公楼前人工湖里的冰已经彻底融化,湖中成群结对的红色锦鲤开始活跃了起来,湖畔垂吊的柳枝已经抽出鹅黄的叶芽,雨后的青松翠柏更加苍翠欲滴,散落在现代文学大师铜像周围的玉兰花树鼓起一颗颗饱满的花蕾,我看再也禁不住东风春雨的爱抚,只要轻轻一碰就可能立即绽放。饭后与内蒙古作家托雷、海南诗人乐冰、西藏诗人史映红在贵州诗人徐必常宿舍聊天。大家谈到了出书的尴尬和文学场的商业化,也谈到了昨天下午师生联谊会的成功演出。师生联谊会是学员展示才艺、增进了解的平台,也是鲁院生活的重头戏,之所以昨天在日记《“短篇王”的讲座》中没有提到,就是想今日专题记写。
不知道往届学员怎么样,通过联谊会我发现我们特殊的鲁19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能策划演出这么一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且颇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的联谊会。联谊会的主题叫:春天里的故事,分鲁院的春天、鲁19的春天和文学的春天三个乐章。组织有策划、导演、撰稿、主持、舞美、美工、监督、服装、摄影、摄像、音响等具体分工,表演形式有舞蹈、话剧、游戏、戏曲、快板、朗诵、独唱、联唱、合唱等不一而足。
联谊会演出最令人称道、最成功的当属话剧《作家梦》。《作家梦》是联谊会筹划之初才开始写的本子,在短短的7日内就完成了剧本编写、演员物色、排练上演的整个过程。你不得不佩服黑龙江青年作家梁帅的才思敏捷,你不得不感佩贵州诗人徐必常、延边作家安美英等中青年作家的表演天赋。不仅如此,该剧还大胆地暴露了当下文学场的潜规则和内外不正常的社会关系,从该作品中你可以看出我们这届学员的胆魄和鲁院领导的胸怀。
“从文研所到文学院,从丁玲到张健;从郭沫若到欧阳自远,从八里庄到育慧路南。多少人呕心沥血,舌耕冰冷的讲坛;多少人披星戴月,用生命的体温孕育春天。”背景片头结束后,联谊会从主持人优美诗化的序曲中拉开帷幕,高个、浓眉大眼、国字脸、穿长衫、搭红色围巾的梁帅格外帅气和引人注目,和他搭档主持的是具有东方气质的美女孟飞,孟飞是北京的执业律师,是有过歌曲创作经历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与“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音同字不同,大家一开始就记住了她。拖雷和江苏作家葛芳的主持也不错,节目的前后承合间隙还插播了一些幽默俏皮的调侃,极大地渲染和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联谊会由古典的舞蹈《月满西楼》开场,由戴着红领巾集体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结束。期间山西诗人王国伟、新疆作家刘慧敏和葛芳等演出的《鲁十九stlye》将联谊会的欢乐气氛掀到了极致。王国伟、王公公也因此博得鲁19笑星之名。煤矿系统作家李伟、国土系统作家付久江、浙江作家苏沧桑、公安系统作家胡金岚、福建诗人安琪、总政作家侯健飞等表演的地方戏曲联唱,四川作家周文琴、杨虎、重庆作家曾维惠、贵州诗人徐必常等表演的方言《雷电颂》朗诵,集中展示了川贵语系独具特色的魅力。陈涛老师演唱的歌曲《鸿雁》悠扬,王妍丁老师朗诵的个人作品《等我老了》哀婉,李一鸣副院长朗诵的《在山的那一边》激情,给联谊会锦上添花。需要进一步解读的是,我们是去年冬天通过考试遴选进鲁院的李一鸣副院长分管的第一届高研班,他朗诵的诗歌因此根据语境对原创进行了一些改动,该诗选得好,它反映了李一鸣副院长“山的那边还是山”的坎坷和“山的那边是鲁19”的惊喜,只要你是一个具有韧劲的奋斗者,你就一定会共鸣于他天道酬勤后难以抑制的心情。另外电力系统诗人黑眼睛的独舞、冶金系统作家郭瑞雪的快板也获得了不少掌声,当然,我和陕西作家王妹英联袂朗诵的个人作品《春,已经来临》也不错,合时、合情、合题。
联谊会还进行了抽奖活动,徐必常等四位同学获得以原常务副院长白描先生个人书法作品为奖品的特等奖和一等奖,王妹英等十多名同学获得了鲁院提供的青花瓷纪念品及总政昆仑出版社侯健飞班长提供的由他策划出版的丛书。残酒(我的昵称)还是被抽剩在抽奖的透明坛子中了,既没有被主持人抽上,也没有被院领导抽取,不过联袂朗诵的王妹英将她的青花瓷奖品转赠于我,今天作为球友的侯健飞班长又赠我好几本他及他策划编辑的图书,有小说,也有博士们的文论,好不欢喜。晚上QQ群里江西女作家喻红情不自禁地说:“今天是来鲁院最开心的一天。在我们敬爱的老师们和亲爱的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鲁19师生联谊会取得巨大成功。我开始重新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
写完了日记,我开始往博客里上传照片,看着那一幅幅鲜活精彩的演出影像,我似乎又听到了由我执笔撰写的联谊会序曲:披着漠北高原漫天飞舞的雪花走来/戴着三亚江南绽放的三角梅、木棉花走来/为了鲁迅雕像下今生一个无法释怀的梦/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池塘边柳树下/前世北京春天的一个约定//
文化强国的东风吹得是那么的强劲/学兄获奖的消息又是如此的振奋人心/只要我们踩着他们的足印义无反顾地前行/只要我们围绕着太阳公转不停/文学的春天就一定来临。
与文字走过青春隧道的女子
童心(汉族)
十月的暖阳温温和和的,像一位温柔而又大气的女子,牵引我的思绪,在新浪博客里肆意畅游,文字如酒,文心如莲,我犹如一个贪婪的掠夺者,亳无顾忌的信马由缰,任蹄声踏过才子才女文字宝阁的窗前。一组诗映入我的眼帘,我就这样停在一位陌生女子的文字前面……“你要去上朝了/我也要去我必须去的地方/我们注定是二只生不逢时的候鸟/一生都在告别中渡过/你从不动容的面孔暗示着/你只想安静,在远离宫廷的地方/你需要所有的植物都如窗前的茉莉一样/屏气凝神。纵使有一点芬芳/也要让她们保持素洁的沉寂/我从来没有试过整夜整夜的与你说话/你的国家和你的情欲/都是我通向你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我的一生/统统被你安放在一张纸了”(夫君——致一幅古代肖像图)“但我仍然听得见/
你在每一块砖缝里的叹息/藤蔓一定会依附于时间/扬起缕缕灰尘/但我仍然还是看得见/你在每一块砖头里面/都郑重其事的/藏下了一个秘密/很多年后,秘密就等同于魔咒/如果我们都老了/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看日出日落/是夜,召来大海和潮汐/三餐吃素,只喝/纯净的水”(知音)
像真诚的朝拜者看着这纯净的文字,我犹如捧住一颗透明的心,随着这心的韵律,听对人生的思索,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展望,对家人,对朋友亲情的眷恋,这跃然而出的真诚温謦,一个热爱文字犹如热爱热爱生命的女子,就这样撩起朦胧的面纱,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清晰的影像。
从此我的心里记住了这个诗意清新的名字--晓音。我有空总爱去晓音老师的博客,去读那別有一种韵味的文字,让老师字里行间的哲理,诠释我内心的迷茫与徘徊。读到感动处,我会陷入沉思,这娇柔文静外表下的女子,何以有一颗深沉执着的心?大气,豁达,坚軔,执着——-
网络时代的优点,给了我极大的便利,我可以随时走近我喜欢的博客,不必顾虑时间和场合。一天晚上接近零点,像平时一样,又点开晓音老师的博客,一篇老师与安琪老师的对话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
值此我才知道,晓音老师是四川大凉山走出的女子,而先祖是我们江西。我只惋惜,我们冮西流失了一位开启女子诗坛的才女,假如历史有知,一定会为晓音老师的先袓动恻隐之心,而留住这一颗为文字倾注心血的闪亮之星。
《女子诗报》,以前我只知道这份诗报在全国的影响,只知道晓音老师象养育自己的孩子,从二十多年前诞生直到如今,终于“有女”长成熟,却不知这养育的过程,让时光记录了一位诗报之母,脚印下的泥土,落进了一位柔美女子多少滚烫的汗水与心血?
从安琪老师与晓音老师的谈话记录里我才知道:《女子诗报》是在1986年开始设想,1988年12月正式创刊的。在1986年到1988年间,晓音老师就想搞一个很纯粹的“女性诗歌”刊物《女子诗报》,老师带着这个设想去过西安、湖南、湖北等地,对诗歌的真诚与执着,使老师得到了诗人岛子、赵琼夫妇,江堤、赵晨夫妇等老师们的支持!刊物是诗人周伦佑帮老师照1986年《深圳青年报》“现代诗歌大展”版式设计的。为组创刊号稿件,晓音老师专程去成都、绵阳等城市。《女子诗报》得到了万夏、杨黎、杨远宏、黎正光、雨田、潇潇、靳晓静等的支持和响应,创刊号很顺利地出来了。也许没有经历过的人以为搞文字是浪漫的事情,其实每一个故事的背后,晓音老师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与艰辛!甘苦只有老师自己知道……
我的眼前依稀出现了初次油印的《女子诗报》,那泛着油墨清香的一纸心血,让多少女子的脸,为春天的提前到来,绽放了朵朵灿烂明媚。我的思绪越过时空,尽情的想象那绝色的美丽,那是任何的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也比喻不了的独特芳菲。
一朵特别的奇葩,在这想象的灿烂背后,我更多的是看见了晓音老师,在北京长安街,在天津闹市,用青春女子的热血与激情,无私而执着的与坎坷和波折作顽强的抗争,《女子诗报》出来之后,几度横遭灭顶之灾,当我读到晓音老师因为交不起十五元的手续费而面临艰难时,我的心突然痛了,有潮湿的泪雾从眼中涌起,那样的时光我没有经历,但我能够想象,为了这挚爱的《女子诗报》,晓音老师咽下了多少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苦与磨砺?
很久就有一个构想,想写写我对晓音老师的印象。可是老师的身上有太多故事,我江郎才尽无从下笔……只能在心里把从未谋面的老师当成自己的偶像!在有阳光的地方就想起老师,这如水温情,如火热烈的情愫,聚集了我对春天一样的期待!
《女子诗报年鉴》是由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首家女性诗刊--《女子诗报》改版的女性诗歌年度选本。它自创办20多年来一直以“民间性、先锋性、包容性”成为中国诗歌年度选本的优秀品牌。我们还是用晓音老师自己的话诠释她对文字的忠实与坚贞:“《女子诗报》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诗歌的一种集结,而是一根血脉,它始终串结着我与她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