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花下醉》
(2013-03-19 13:28:01)
标签:
李商隐花下醉安琪文化 |
分类: 安琪文论 |
花该如何赏?
——读李商隐《花下醉》
文/安琪
百度获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酒,饮之,数日不饥。依此意,则诗人是在醉酒状态中来到一片繁花似锦地,当然,流霞在此也可以不做酒解,它可以是群英缤纷灿若流动云霓,因此第一句提供给我们的场景便如此美妙炫人。人在场景中,人在花丛中。那种趔趄醉步,那种浑然忘机,于一“觉”字中显露。
第二句进一步加深醉的程度,已到“沉眠”,其时天已黄昏,有“日已斜”为证,其时诗人已被酒催入梦乡,他竟然是倚着树就睡着了,这个不拘小节的人,这个率性而为的人!也许有满腹心事借酒浇愁?我们知道,才华横溢的李商隐一生都“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这样的人,又怎能不逢酒必醉?
这一醉多久,诗曰“深夜后”,怎么着也得12点了,好家伙,睡了六七个小时,难怪客人都走了,也无一个有情调的人陪着诗人“沉眠”,或在诗人“沉眠”时独自自饮,客人们真是清醒啊。他们走得可惜,看不见——
我们的诗人酒醒后有如此浪漫而感伤的举止,手持红烛,继续欣赏花儿朵儿。此时的诗人如此清醒,竟然看到了“残”字,一个“残”,既写出了经过一天盛放的花在夜深时的疲惫,也写出了诗人心灵里破败的人生感叹,此时的他是冷静的,一个“持”字多么稳妥地把红烛安置到他手上,此时的他是理性的,一个“赏”字,强化了欣赏与被欣赏的距离,主体与客体的距离,诗人知道自己在赏花,因为知道,就少了几分“不觉”的物我两忘,就不醉了,就无趣了。
一首赏花诗怎么读着读着就读到无趣份上了呢?罪过罪过。但继续把话题扯开,这还不是最无趣的赏花诗,且看苏轼苏东坡老人家这首《海棠》,那可真真是花比人有趣。在那个月色空蒙的夜晚,庭院回廊间有雾气缭绕,有夜风飘渺似光影晃动,有海棠花儿沉沉睡去,多么神秘静谧的自然存在,却不料我们的诗人要来煞风景了,他高举着他不辞辛苦点燃的蜡烛,企图用此光亮伪装日头高照的太阳,他似乎在说,天亮了,海棠花儿快醒吧,我要观赏啦。
想来此时被强行唤醒的海棠花一定耷拉着一张苦瓜脸。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相关链接】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