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莫言获诺奖的颁奖词

标签: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文化 |
分类: 安琪文论 |
有感莫言获奖的颁奖词
安琪
《生死疲劳》莫言对土改豪夺善良地主的行径提出批判;《蛙》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不人道提出批判;《天堂蒜薹之歌》对乡镇一级包括执法队伍对农民的残酷欺压提出批判……莫言呈现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现状。莫言的了不起都在他小说中,他一再强调,说的话会被风吹走,只有写在纸上的才是真的(大意)。我理解莫言的不易,在极权时代,莫言无法在生活中像在他的小说中一样痛快表达心境,他言不由衷,他虚与委蛇,他甚至也遵命而为,是的他有中国农民的狡黠,希望自己在尘世过得幸福但又在文字中实现他内心真实的对现实的观照。他真的洞若烛火,知道中国社会底层阶级众生相和产生底层的缘由,他其实已经在他的小说中揭露了产生社会矛盾和农民悲苦命运的根端,在小说中,莫言是诚实的。
一个作家尤其是诺奖得主的作家,最终留下的当然是他的作品,而他生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譬如抄写讲话,最多也就是人们闲谈时的一句话,后人们从莫言小说中读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现状并萌生穷根究底的愿望,这就是莫言的贡献。
我敬佩谭嗣同那样不惮于以生命去唤醒芸芸众生的勇士,也不强求大家都去当谭嗣同。我更反对自己不愿意不敢去当谭嗣同,却一门心思煽动别人去当谭嗣同的人。在对莫言获奖的攻击中,我不幸看到了这样的人的存在。
诺奖颁奖词对莫言的理解真是到位。迄今我已一口气读完莫言的《愤怒的蒜薹》(又名《天堂蒜薹之歌》)、《司令的女人》(中短篇小说集)、《生死疲劳》、《檀香刑》、《蛙》、《丰乳肥臀》,相比于他写的清末明初小说,我更喜欢他写的当代小说,后者的批判力度更大,产生的刺痛感更强烈。中年读莫言就像少年读琼瑶青年读金庸,那种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抓人劲真是久违了。莫言在写法上也许有他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面,但在叙述的技巧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话本小说的浸润,他所立足的大地是中国的,他所呈现的人间悲欢是中国的。莫言的出现是1980年代文学大潮所结出的硕果,我有幸赶上那个时代的尾巴,为那个时代连征婚启事都要写上爱好文学而激动。
文学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