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令人困惑的诗
(2012-10-04 14:43:51)
标签:
冯娜特区文学赵卫峰安琪 |
分类: 安琪文论 |
一首令人困惑的诗
——读冯娜诗作《一颗完整的心》
安琪
本诗中有两个女人:我和她。我是看者,她是被看者。我是静者,她是动者。我是思考者,她是被思考者……这样一组形同对位的格局在第一节的“像”和最后一节的“像”中达成统一,两个女人自此合二为一。
且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们看见,近处的我在看远处的她,她似乎在沉思,所谓拣起树影下的光斑在我看来更像一种象征,是对流年的有意无意回顾,影和光都是虚的,回顾也因此有了怅惘的味道。而蒙着脸也并非真的蒙着,可以认为她背着身,也可以认为她羞于见人。这个人因何让我关注?因为我自觉多年后我将长成她这模样——拥有低头亲吻花朵和墓碑的力量。终究是一个有信心和信仰的人,花朵之生机墓碑之死亡均能坦然面对,第一节向我们展示的显然是一种堪称为生命的具象的东西,它在两个女人之间传递,心有感应一般。
在对她的遥望中镜头拉回到我,等同于自拍,我对自我进行了描摹与反省,决定不再究诘虬曲的草木,虬曲,明示了不如意不顺当,不再,表示曾经有过,现在决定不这样了,也许从她对时间的缅怀中我觉察到究诘的没有必要?究诘这个字眼,很有种执着、较真、认死理的意思,草木自然不单指草木,常言人非草木,可见人和草木是可以类比的。所以,我放弃了跟草木过不去也就表明放弃了跟人过不去。放弃就是解脱,就能享受大丽花的盛艳,就能触摸大丽花的生命,就能在夜晚降临的宇宙法则中,顺其自然开灯,回归自我。门和帘幕,都是原先自我封闭的表象。
当此时,对人生有所顿悟的人理所当然地会将寻找慰藉的目光转向上苍并藉此抒发内心的感想,她颔首,仿佛听懂了来自上天的祝语,她聆听,专注于接受那来自世外的声音,她开口祈求宽恕,因为她骄傲的心,看起来她在为自己的骄傲寻求宽恕但其实我们读出了她依然在为自己的骄傲而骄傲。看起来她似乎有超凡脱俗的自我判断,我们隐隐感受到她对草木的不再究诘纯然是因为她的绝望而非看破,这个女人,她抬头也阻止不了眼里的泪,那河流一般的泪流经她庄重的脸,她为什么哭泣?第三节的镜头又转向了第一节的“更远处”,而一个“像”,重叠了她和我,这个我,是多年前的我,自此,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了奇怪的冲突,到底她是多年后的我,还是多年前的我?
行文至此,笔者也困惑了。
《一颗完整的心》
冯娜
更远处
她蒙着脸
我猜想中的
不再究诘虬曲的草木
大丽花年年盛开
打开灯
帘幕里
接受天空庄重的赐予
颔首
“我的心骄傲得近乎破碎”
那个女人抬起头来
她长得像我
多年前